銀杏為題材的繪畫、書法
古往今來,大量文人墨客以銀杏為題材,揮毫潑墨,繪畫銀杏,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藝術珍品。
東晉大文學家、大畫家顧愷之,以才絕、畫絕、癡絕而馳名于世,被奉為中國畫家四祖之首。三國時期杰出的文學家曹植的名作《洛神賦》,言辭華麗,描寫超群,感情豐富,令人魂往神牽。顧愷之讀后深受感動,遂揮毫潑墨,繪制了一幅傳世名畫《洛神賦圖》。這幅絹本著色畫卷中便有大小銀杏樹200余株,《洛神賦圖》與《洛神賦》交相輝映,成為千百年來廣為世人稱頌的名畫名作。
1986年6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徐州漢畫像》一書中收錄了270余幅漢畫石刻像,其中16幅是表現銀杏形態的,分別出土于邳州和睢寧。魯南臨沂、棗莊兩市也有表現銀杏樹的漢畫像石刻出土。這些漢畫像石刻對研究銀杏是原始社會的圖騰有重大的價值,也是最好的實物證明。
1962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南京西善橋宮山北麓發掘的六朝古墓中發現《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印壁畫。圖中人物比例勻稱,準確生動,人物之間以銀杏、垂柳、松、竹相隔,八人席地而坐,姿態各異。
宋代銀杏書畫藝術作品頗豐。據《宣和畫譜》記載,宋內臣樂土宣,字得臣,祥符人,尤善畫花鳥,銜府藏有他所作的《銀杏白頭翁圖》一幅。
宋代書法作品《周必大題秦少游帖》上書“惠及銀杏,尤見厚意”。周必大是宋孝宗時中書舍人,秦少游即秦觀,著名文人,一個送銀杏,一個贈書帖,可算得上是一段銀杏佳話。
南京市浦口區關雨山文化園素有“江北蘭亭”之稱。這里已成為當地書法草圣林散之等藝術大師的書畫陳列館。林老1958年偕友游故鄉浦口區湯泉鎮始建于南唐的惠濟寺,十分憐愛寺中三株古銀杏樹,遂作一首長詩《古銀杏行》,1978年12月又將長詩寫成草書?,F為館藏作品中字數最多的一幅書法作品。
著名畫家謝稚柳(1910-1997年),1982年赴陜西周至縣樓觀臺宗圣觀遺址探訪,見10年前一株樹干被火燒得空枯的古銀杏重現新綠,萌發生機,回滬后遂作《唐宗圣觀遺址銀杏圖》并題寫長篇題跋。該作品構圖新穎,造型生動質樸,片片新綠,映襯出勃勃生機。銀杏的頑強生 命力,演變為畫家的生命力,乃至中華民族的生命力。2006年春,在上海威斯汀大酒店舉行的藝術品拍賣會上,該畫估拍價60萬~90萬元?,F作品收錄于上海博物院編印的《謝稚柳大型畫冊》中。
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天師洞的古銀杏譽滿神州,著名書法家謝無量據此創作的書法作品《天師洞銀杏》深受世人青睞。
世界孔子后裔聯誼會副會長,孔子第78代孫,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孔維克,雅號丹青,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重要展覽活動中獲獎。銀杏樹下繪畫寫生是他的一個創作主題,其代表作《杏壇講學》、《三聯畫》的主畫背景就是古老的銀杏樹。
郭沫若先生書法作品甚多,唯銀杏書法作品極少。他有一幅贈予著名考古學家王冶秋及其夫人高履芳女士收藏的書法作品便是關于銀杏的,上書:“銀杏葉轉瞬已翻黃矣,時辰的浪濤在不知不覺沖蕩,秋霖連日,意思郁郁?!?/span>
著名書畫家尹瘦石1926年秋回故里——江蘇宜興,為周鐵橋鎮的一株古銀杏創作題為《鄉情》的國畫,初稿攜京后于1928年春定稿并賦詞日:“吾鄉宜興周鐵橋古銀杏,相傳為孫仲謀為陽羨長,其母手植,樹可五六圍,蔭鋪畝,經歷一千七百年今猶郁郁蔥蔥,燦爛奪目,槎櫥虬曲如群龍欲上騰之狀,湖上遙望如華蓋?!?/span>
著名美術家古元,
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1943年在重慶磐溪中國美術學院任教期間,曾赴四川都江堰青城山作風景畫《銀杏樹》。該畫現珍藏于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首屆中國銀杏節暨全國第十八次銀杏學術研討會于2009年11月在有“銀杏之鄉”、“漫畫之鄉”之稱的湖北省安陸市舉辦。由安陸市委、市政府組織出版的《安陸銀杏水墨漫畫》一書,收錄了關于銀杏的畫作100余幅。
江蘇畫家高俊原的科普美術作品《銀杏公主》,獲1982年江蘇科普美術創作一等獎。浙江畫家陳培林名作《銀杏》,獲全國第二屆花鳥畫展優秀獎。遼寧女畫家姚玉姍創作的《銀杏》國畫,被收入《現代中國畫作品集》。四川畫家馮建吳的作品《古銀杏》,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蘇州市紅星社區年過古稀的龔青生老人,巧妙地利用銀杏葉的形態和紋路,用繪畫的手法將一片片樹葉制作成各種美麗的“蝴蝶”,其作品栩栩如生,令人稱奇。
徐悲鴻油畫《銀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