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銀杏有關的散文、小說
散文除銀杏詩詞歌賦外,我國眾多的文人學者還撰寫了大量散文及小說作品贊頌銀杏,宣傳銀杏。1934年9月20日,魯迅先生的弟弟、生物學家周建人先生在上?!短住穭摽柹?,以“克士”的筆名發表了題為《銀杏樹》的科學小品文, 以散文化的筆調全面闡述了銀杏的形態、起源、演化、生殖、生態等特性,以及白果的經濟價值和銀杏樹在城市綠化等方面的作用。周先生建議在城市的街道上廣泛種植銀杏,以作為行道樹、綠化樹。
現代文豪郭沫若先生終生熱愛銀杏,20世紀40年代,正當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華、國難當頭之時,他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了激情高揚的《銀杏》一文,贊嘆銀杏風骨蓋世,乃“東方的圣者”。郭老把銀杏的風貌、銀杏的品性、銀杏與中國的結緣、銀杏與中國文化的聯系都抒寫得酣暢淋漓,并在全國首次提出銀杏應作為中國的國樹,意在喚起民族斗志,鼓舞人民群眾建樹自信、 勇敢抗日,對統治當局的不當政策也作了影射和譏刺。這篇文章可以說是郭沫若的散文或散文詩代表作之一,曾被選人中學語文課本,影響極大。文中將銀杏與其他植物相比,用充滿感情的筆觸突出了銀杏的端直、剛勁,謳歌了銀杏蔥蘢而又莊重、嶙峋而又灑脫、高雅而又平易的偉大人格和高潔品性,是一曲難得的、可貴的中華民族精神的頌歌!
江蘇省昆山市甪直是一個具有濃厚水鄉風情的古鎮,為江南6個著名古鎮之一,素有江南“橋都”的美譽,鎮上有7株古銀杏,最大的一株已有1300年,樹干需3人合抱,雖經千年風霜,仍挺拔健壯。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圣陶先生在角直執教期間寫下散文《高高的銀杏樹》,他對古銀杏的評價是“形象高大,意志堅強,氣魄宏偉”。葉圣陶先生還寫有《三棵老銀杏》,借表哥之口描寫了當地的三棵銀杏樹,抒發了對家鄉的依戀和贊美之情。
江蘇省泰興市素有“銀杏之鄉”的美譽,該市通過組織征文,編輯出版了《銀杏頌》一書。 主編之一鞠章網就是在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上提出“確定銀杏樹為中國國樹”議案的領銜者。該書在輯錄了部分關于銀杏的古今詩文名篇的同時, 選收了該市的詩歌、散文等方面的新作,多方位展示了銀杏的風采,謳歌了銀杏精神,是該市銀杏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欒德君的散文集《天下第一神樹——銀杏》一書,知識豐富,包羅巨細。作者引用了與銀杏有關的大量詩詞銘文,行文生動有趣,引人人勝。
現代作家滕固在《小說月報》、《創造季刊》 等刊物上發表了不少小說、詩歌及藝術論著。1922 年他寫成愛情中篇小說《銀杏之果》,1925年由上海群眾圖書出版公司出版,后被收入《中國現代名家名作文庫》。當代青年作家、記者張文佳創作的小說《銀杏》獲首屆武警文藝獎三等獎。韓國作家金河仁新近創作、出版的酷辣愛情小說《銀杏樹下的舞蹈》在讀者中引起了較大反響。小說描繪的愛情就像銀杏樹一樣——一旦扎下根去,再也不會挪動,雖然稀有,畢竟存在于世界的一個角落,讀來令人頗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