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的藝術美
銀杏的藝術美包括銀杏的盆景美、雕刻美、景觀美等內容,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相結合的產物。銀杏生命力頑強,是盆景造型的理想選材。有些銀杏樹古樸怪異,挖來即是上等樁景;而有的銀杏樹經過園藝師的精雕細琢,通過矮化、修剪、蟠扎、施肥、澆水等措施,可以把大自然中的銀杏雄姿濃縮于花盆之中,創造出格調高雅、獨具韻致的盆景藝術精品。銀杏盆景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被稱為“有生命的雕塑”,深受世人喜愛。通過枝干形狀的設計與制作,銀杏盆景可以表達豐富的情感:有的給人以雄壯感,有的給人以靈秀感,有的給人以堅實圓潤感,有的給人以瀟灑超脫感。一些較高檔次的銀杏盆景,還有強烈的旋律感和韻律美。國家郵電部于1981年發行的一套“盆景郵票”中,就選用了一盆名為“活峰破云”的銀杏盆景作為郵票圖案。該盆景取材于古銀杏樹上形成的樹乳,側立于盆中,下部粗如碗口,上部漸細且自然封頂,猶如鐘乳石筍。其上有虬勁盤旋的枝條,繚繞于樹身前后,一簇簇一層層的碧綠葉片猶如漂浮的云彩;樹身則如沖破云層的山峰,意境雋永,令人稱奇。
銀杏木材堅實細密,不翹不裂,兼有特殊的藥香味,是雕刻的上好材料,其木雕工藝品歷經數百年完好如新,素受人們喜愛。銀杏木雕,可以較好地反映作者的意愿,體現一種比較特殊的美學追求,給觀者以感官上的愉悅和心靈上的撞擊。浙江省東陽縣的木雕藝人們常常選用銀杏木為原材料, 雕梁畫棟,制作古董玩器、桌椅家具,其工藝之精湛名揚中外。民國名人張靜江雖為商人之后,卻以政名傳世。建于1898年的張靜江故居位于浙江湖州南潯鎮,故居內陳列有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手書的《酒德頌》板屏六塊,全用銀杏木鐫刻,為珍貴文物。 1988年江蘇省蘇州市盤門城樓底層曾陳列一幅“伍員筑城圖”大型落地屏刻,屏刻高2.82m,寬4.4m,除底座外,均由銀杏木板拼合刻制而成,為稀世珍寶。在河南省開封大相國寺有
一尊千手觀音巨像,這尊四面站像高約1m,每一 只手的姿勢都不同,相傳是清乾隆年間用一株古銀杏樹的木材雕刻而成,是國內罕見的巨型千手觀音木雕。2006年4月,中國(無錫)吳文化節期間, 無錫市博物館展出了長4.2m、寬0.8m的銀杏木雕《故宮》,作品以小見大,故宮全貌盡收眼底,精美絕倫。
人們常把銀杏與雪松、南洋杉、金錢松譽為世界四大園林樹木,園藝學家也把樹中銀杏與花中牡丹、草中蘭合稱“園林三寶”。銀杏在城市建設總體布局中能起到限制空間、障景以及形成空間序列和視覺序列的作用,被廣泛用作行道樹和園林用樹,成為城市街區和公園內一道道美麗的景觀。我國銀杏的栽培始于園林,如今聳立于各地古剎和皇家園林中的參天古銀杏即是例證。這些或孤植或列植或成林的銀杏樹與美侖美奐的古老建筑、園林藝術相得益彰,盡顯華夏文化之精華與神州建筑園林之異彩,是我國傳統美學與古老建筑、園林藝術的完美結合。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國北方園林樹木》一書,編錄適合我國北方園林樹種577種,把銀杏作為首先介紹的樹種,特別列舉了以園林觀賞為主的優良品種,有葉籽銀杏、 垂枝銀杏、黃葉銀杏、裂葉銀杏、斑葉銀杏、松針銀杏、帚冠銀杏、花葉銀杏、垂裂葉銀杏等。銀杏除在一些剎觀、園林有大量分布外,北京市平安大道、上海市嘉定區、山西省太原市、四川省成都市、遼寧省丹東市、江蘇省南京市、山東省青島市和濰坊市等大中城市均有成行或連片栽植。銀杏樹與城市的雕塑、綠地、假山、高樓等相映成趣,強化了城市的美觀雅致和人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