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文化節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各種節慶活動在全國各地悄然興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節會經濟”、“節會文化”。一些銀杏產區打“銀杏牌”,唱“經濟戲”,相繼舉辦了異彩紛呈的銀杏文化藝術節,通過評選“銀杏仙子”、舉行詩文大賽和攝影大賽、趕科技大集等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把銀杏文化與產業經濟有機結合,成為“銀杏之鄉”的特色文化。
我國不少地區在銀杏成熟季節或借勢“山會”,舉辦內容豐富的銀杏文化藝術節和科技文化節,以銀杏為媒,宣傳地方經濟和地方文化,聯誼海內外賓朋,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1991年以來,江蘇省泰興市連年舉辦銀杏科技節,給傳統節慶賦予了科技交流合作的新內涵,通過邀請人們來泰興采摘銀杏,到銀杏林觀光,洽談銀杏貿易,品嘗銀杏食品,提高了泰興銀杏的知名度0 2004年泰興銀杏節期間,中央電視臺《鄉村大世界》欄目組走進泰興,他們以泰興銀杏和提琴命名,請演員嘉賓組成泰興銀杏隊和風靈樂器隊,以銀杏為內容展開對壘游戲,其中穿插精心拍攝的外景專題片。主持人引領觀眾認識綽約多姿的“銀杏仙子”,欣賞銀杏盆景,品嘗銀杏大餐,走進壯觀的銀杏森林,體驗收獲金秋的農家樂,參觀銀杏交易市場,聆聽用銀杏木制作的提琴奏出的優美樂曲。節目場面恢弘,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江蘇邳州是我國銀杏主產區之一,特別是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后,邳州銀杏產業優勢突出,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貢獻02004年9月16日,中國(邳州)國際銀杏節開幕式暨國家級銀杏博覽園啟動儀式在邳州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姜春云向大會發來賀信,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王文元出席銀杏節并為銀杏博覽園啟動剪彩。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林學會經濟林分會、 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江蘇省政府、中國科學院的領導同志,和全國21個?。ㄗ灾螀^、直轄市)銀杏產業界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美國、 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加拿大、俄羅斯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官員共500余人參加了銀杏節。
山東省郯城縣多次舉辦中國(郯城)國際銀杏節,誠邀海內外經貿人士、專家學者前來交流合作,共同推動郯城銀杏產業的健康發展。2005年9 月第三屆中國(郯城)國際銀杏節暨第十四次全國銀杏學術研討會期間,中國經濟林協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劉廣運,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李嘩,山東省林業局副局長石效貴,全國銀杏研究會會長、揚州大學教授陳鵬及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客商參加了盛會。與會人員圍繞銀杏進行經貿洽談、學術交流,并參觀學習。郯城縣“一節一會”的成功舉辦,延伸了銀杏文化的內涵,是郯城縣進一步整合銀杏文化資源,打造特色品牌,提升郯城形象和品位的重要舉措。
北京大覺寺以豐富的歷史文物與和諧的生態環境遠近聞名,寺院旁邊4株古老的銀杏樹伴隨大覺寺的晨鐘暮鼓枝繁葉茂。每到秋季,金黃的銀杏樹與郁郁蔥蔥的森林掩映成趣,與千年古剎共享靈光,讓游人流連忘返。2005年10月9日,北京“天心樹語——西山銀杏節”在大覺寺盛裝登場。 這次銀杏節的主題為“關注親情,關愛老人,共筑和諧社會”,因此,除傳統的銀杏科普展、攝影比賽、賞銀杏盆景、品銀杏茶、嘗銀杏果等活動外,還在銀杏樹下增添了小型音樂會和“天心樹語話銀杏”等體現親情、感悟尊老愛老的一系列內容,使游客不僅可以觀賞銀杏、聽琴品茗,還可感受銀杏文化的悠久歷史與豐富內涵。
山東莒縣浮來山又名“福來山”,以天官賜福于此山而著稱,山中定林寺古銀杏更是馳名中外。 依托浮來山和“天下銀杏第一樹”舉辦的福壽文化節,吸引了眾多的游客。金秋的浮來山風含情、 水含笑,千年銀杏樹華冠如蓋,笑迎五湖四海的賓朋。福壽文化活動主打福壽文化品牌,除傳統的文藝演出、經貿洽談活動外,還增加了金婚老人喜慶、福壽藝術品展、福滿金秋游園活動和年畫發源地濰坊楊家埠大型福壽年畫展等內容,既符合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文化背景,又迎合了人們祈福益壽的心態,有著極其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