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與道家
來源:www.atlantasplash.com 訪問量:3356 時間:2016-11-18 03:35:32
道家崇尚自然,主張清靜無為,是中國最為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哲學思想之一。道家認為“道生萬物,德育萬物,生生不息”,人們應效法“天道”,去除私欲,淡泊寧靜,達到人與自然、社會和人心靈自然和諧,由人心靈沖突融合而推及社會沖突融合再到自然的沖突融合,從而進至三者自然和合一體的境界。道家的自愛精神、自然精神、陰柔精神、博大精神是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的重要內涵。銀杏樹亙古孑遺,隨遇而安,壽與山齊,令道家推崇敬仰,視為祥瑞之物。
銀杏所體現的頑強精神,對道教影響頗多。道教信仰追求長生成仙,強調形體健康與道德修養的雙重意義,向往與銀杏樹一樣形神兼具,與日月永恒。嶗山太清宮生長著兩株高大繁茂的銀杏樹,相傳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為太清官道士劉若拙敕建道場、重修太清宮時所植,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通常情況下,銀杏雌雄配植,而這兩株銀杏卻都是雄樹,據說與道士出家修行、不要妻室的禮制有關。道教代表人物多研習醫藥學說,在養生、煉丹、療疾等方面與銀杏頗多契合。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歸納和繼承了唐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 比較全面地總結了自己的養生經驗,對銀杏食療有所記述。道家養生食譜中多有銀杏藥膳,美名遠揚的“白果燉雞”即為道家美味“青城四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