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繁殖方法之六嫁接繁殖
以生產種子為主的銀杏樹,嫁接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通過嫁接以保證雌雄性別和品種的優良品質。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所記“鑿一孔,納雄木一塊,泥之亦結矽,即指在雌株上嫁接雄枝,保證充分授粉,大量結果。明代鄺瑤的《便民圖篡》也記有“以生子樹枝接之,則實茂”。說明中國自古以來對銀杏樹的嫁接繁殖早有認識和實踐。
自本世紀70年代末期,對于銀杏接穗和砧木的年齡,嫁接方法和嫁接時間等,各地銀杏產區都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自80年代初期,江蘇泰興、邳縣又開始建立了優良品種采穗圃和種質資源保存圃,對銀杏優良品種的選育和推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銀杏的嫁接方法很多,如劈接,切接、髓心形成層腹接、腹切接、合接、蕎麥殼或皮下接、插皮接,插皮舌接,嵌芽接、丁字形芽接等均有較高的成活率。嫁接方式有層接和劈頭接、雙砧接、芽苗砧接和雙芽苗砧接等。嫁接時間以春季為主,目前各地已逐步做到四季均可嫁接。
試驗證明,嫁接方法與嫁接時間密切相關。春季嫁接,江蘇泰興多用養麥殼或皮下接和插皮舌接。江蘇吳縣多用切接。山東郯城與江蘇邳縣多用插皮接、插皮舌接、雙舌接、劈接, 切接和嵌芽接。廣西桂林地區多用切接和劈接。在夏秋季嫁接時,據江蘇新沂的試驗,用2年生當年移植苗,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用綠枝單芽劈接2年生當年移植苗成活率可達91%,1年生當年移植苗成活率72%(莊振煥 1987)。李家玉在廣西桂林地區的試驗認為在9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用單芽腹切接,單芽髓心形成層腹接,效果良好。如接穗為頂芽則用切接,砧木以1-2 齡,成活率最高。門秀元在山東郯城的試驗認為,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用腹切接最好,可用2-3齡砧木。在冬季嫁接時,一般在室內進行。盧秀姣的試驗(1986)用2-3年生砧木,1-4 年生接穗,室內劈接、切接和合接成活率達87. 5%以上,以劈接效果最好,成活率達100%。
徐慶春( 1989)在山東郯城的試驗,室內劈接和雙舌接效果最好。湖北大悟縣夏店水保站的試驗( 1989),室內嫁接以劈接法成活率最高。
春季嫁接的時間,一般自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最晚可延至4月下旬。但江蘇邳縣的經驗證明,春季嫁接應根據砧木離皮情況,確定嫁接的時間。砧木未離皮時可用劈接和切接。砧木離皮之后可用插皮接。砧木和接穗均離皮后可用插皮舌接,短枝方塊套芽接、丁字形芽接等。山東郯城縣春季嫁接普遍采用插皮舌接或雙舌接。李家玉(1985)認為,春季用切接或劈接法,
在1-2年生小砧上進行單芽枝接,方法簡單、成活率高。劉洪諤(1988)的試驗,劈接、切接適用于1-2年生砧木,合接、腹接、插皮接適用于3-4年生砧木。廣西植物研究所于1 984年曾進行過銀杏的雙砧嫁接試驗,浙江、廣西、山東、天津也曾試驗過用單芽劈接法進行雙芽苗砧嫁接(2株芽苗砧共接一個接穗),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在本世紀的60年代之前,江蘇泰興、吳縣一帶多用長穗大砧嫁接,砧木干粗要求6-10cm, 接穗用2-3齡枝條,穗長16—20cm,帶3-6芽,接后7-8年即可進入開花結實階段。為節約材料,目前各地銀杏產區已逐步改進為短穗小砧嫁接。即用2齡砧木,1-2年生接穗,以插皮接、插皮舌接、養麥殼式皮下按芽方法,一砧接2-4個接穗,接穗長6cm,帶芽2-3個,嫁接后4-5年可進入開花結實階段,極符合于早期豐產密植園的需要。廣西桂林地區進一步采用單芽小砧嫁接(砧齡1年,接穗用單芽,長僅2-2.5cm)也取得較好效果。
由于銀杏系果、材、觀賞綠化和農林間作的優良樹種,因此,群眾對銀杏的嫁接部位和留干高度十分重視。如山東省郯城縣以生產種子為主的銀杏樹,留干高度多在2m上下,材果兼用的銀杏樹則放任主干無限生長,前者采用劈頭接,后者采用大枝層接。江蘇邳縣農林間作的銀杏樹要求主干不低于2-2.5m。各地城鄉道路所栽的銀杏行道樹要求主干不低于3m, 而早期豐產密植園則要求主干高度為60-100cm,但也有主干在40cm以下者。反之,應根據栽培目的確定嫁接部位和留干高度,以避免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銀杏苗的嫁接,無論采用哪種嫁接方法,在嫁接之后,對于嫁接部位應注意加強保護。 露天嫁接一般采用套塑料袋的方法。但塑料袋易引起高溫高濕通氣不良,影響接芽成活。江蘇邳縣進一步采用塑料套袋內加貼吸水紙(衛生紙)的辦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嫁接后,應及時除去接芽之下的萌蘗,保證水分和養分對接芽的集中供應。.嫁接后應視接芽成活和生長狀況及時松綁。大砧嫁接后的接芽生長較慢,松綁宜晚,小砧嫁接后的接芽生長較快,松綁宜早。江蘇泰興縣蕎麥殼式的皮下嫁接,則需愈合組織全面覆蓋砧木斷面時才宜于松綁,時間約為8月下旬。短枝方塊套芽接10天即可松綁。為防大風吹折接穗,江蘇省邳縣在劈接或切接的同時,在接穗與砧木間用短繩套牢。大砧嫁接在新芽長達15-20cm時應架設支柱或扶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