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繁殖方法之二根蘗繁殖
利用銀杏根蘗繁殖苗木的方法,是中國民間長期以來應用的一種最簡便、最節約的方法。
它不僅可以確定栽培苗木的性別而且可以保證品種的純正。根據調查,中國各地寺廟中的雌雄雙株古老銀杏,大部分是利用這一方法繁殖栽培起來的。
銀杏具有發生強大根蘗的能力。只要銀杏的地上部分受到強烈的抑制,如切除大枝,嫁接換頭、樹體受傷、砍伐后的根樁等,均能在根際部分發生大量萌蘗。根據調查,在銀杏壯年樹上所發生的根蘗最強最旺,如不切除,則可形成銀杏幼樹,如山東曲阜孔廟中詩禮堂前的兩株銀杏,由于樹體受傷所發生的根蘗,大小高矮錯落有致,形成了較好的園林風景。
凡由根蘗繁殖的銀杏苗木,較之播種繁殖的苗木,一般來說進入開花結果的時間可以提前。如江蘇泰興縣宣堡鄉農業科技推廣站,1976年栽植了44株銀杏根蘗苗,第5年(1980年)即有3株現花。廣西興安縣高尚鄉西岸橋北側根蘗繁殖的銀杏10年生即開花結果,12年生時產白果
銀杏根蘗繁殖苗的培育,常用兩種方法:一是樹用大樹發出的根集。二是在銀杏大樹周圍挖溝斷根促發新蘗,然后移栽。為了保證根蘗苗的順利成活,江蘇吳縣的方法是,于移栽前一年的夏季(8月份),先在蘗苗基部進行環剝,環剝的寬度為0.5-lcm,在環剝處培土促發新根,翌年春季從母株切離進行移栽。山東郯城的經驗認為:在切離根蘗時,如在根蘗苗基都能帶上一塊根皮,則更有利于根蘗苗的成活和旺盛生長。山東郯城縣徐慶春( 1989)對根蘗繁殖方法作了進一步的改進,他采用2-3年生的實生苗于封凍前起出,然后在苗木的芽與芽之間進行環割。隨即將苗木埋入濕砂中,保持16℃的溫度。翌年3月將苗木從濕砂中取出再斜埋入溫床進一步催芽。溫床基部采用細砂,鋸末和腐熟的雞糞混合組成,其比例為l:1:0.2。溫床溫度保持24-30℃,并經常灑水保持濕潤。30天左右,環割處即發出新根,節間切割可產生許多根蘗繁殖苗。但切割前應先將溫床溫度降到16℃以下,以防溫差過大,損傷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