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廣島核爆炸的幸存者——銀杏
銀杏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見證了地球生物的歷史,記錄了人類的萬年文明,也經受了核爆考驗。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枚當量1.25萬噸的原子彈。爆炸瞬間,廣島一片火海,灼浪沖天,爆炸中心500米之內的溫度高達3000~4000℃(鐵的熔點為1500℃),整個廣島近20萬人喪生,大量生物被毀滅,即便在10千米外,人們仍能感到灼熱的氣流。核爆中心的樹木幾乎灰飛煙滅,然而6株廣島樹木“移民”——銀杏卻打破了死亡定律。其中一株200多年的雄性銀杏樹,雖被熱風灼浪震撼,但它憑著根系吸收水分和養料,第二年春天仍萌發新枝,第三年依舊吐露新芽,重新恢復生機,成為眾多樹木中抗核爆能力最強者。它是廣島原子彈災難的歷史見證,是難得的歷史與自然遺產。日本曾有人預言,在核彈中心的土地上,75年內將寸草不生。但預言很快被事實徹底否定了,這棵銀杏不僅在核爆中大難不死,而且還贏得了與核污染、強臺風的戰爭,成為最有力的證明。
廣島人認為,銀杏之所在,希望之所在。廣島核爆中心的銀杏樹,不僅是日本的“特殊文物”,也是“活化石”銀杏走向海外的驕子。自古以來,一棵樹木的衰亡,本是一件平常事。然而,這棵經歷核爆的銀杏卻深人人心,承載著銘記歷史、面向未來、世界和平與社會和諧發展等眾多內涵。
這棵廣島核爆中心的“英雄樹”,還將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傳奇相融合,與民生、民情、民心聯系在一起,對發展銀杏產業、開展特色旅游,都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從廣島核爆中心劫難中重生的銀杏樹上采集的少量種子,已分別在北京、南京兩地育苗??茖W家正對其第二代繼續觀察和研究,包括運用高科技手段進行輻射生物學和遺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揭示其頑強生命的奧秘,發掘它的特殊價值。我們期待接下來有關銀杏研究的驚喜。
核輻射當時的銀杏樹。
受輻射后第二年依然枝葉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