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咨詢電話 15194056878

          山東潤發銀杏基地

          專業銀杏供應商 質量保證,品種齊全
          產品中心
          • 產品中心
          • 新聞動態

          銀杏樹行情

          咨詢熱線 15194056878
          山東潤發銀杏苗木基地
          禚經理:15194056878【微信同號】
          業務QQ:80094666
          網址:www.atlantasplash.com
          郵箱:80094666@qq.com
          總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

          銀杏功效與作用

          常熟市雙銀杏樹?雙銀杏畫?雙銀杏歌考略(圖)

          來源:www.atlantasplash.com 訪問量:5133 時間:2016-11-25 10:19:49

           江蘇省常熟市是一座有著3000年文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崇文重教,才俊輩出。歷代涌現出8名狀元、9名宰相、485位進士。兩朝帝師翁同龢就是杰出的代表和榮光。常熟市一直享有“人杰地靈,文化之邦”的美譽。這個“文化名市”更有許多銀杏樹融入城市血脈,是一份特殊的文化遺產。早就聞知常熟市有銀杏樹王,而且很有傳奇性。那年晚秋時節,我不遠千里慕名來訪。得到貴人相助,馬到成功。市農資宗有威總經理安派徐志明副總經理開車為我作向導。半日間,便探訪了名樹,參觀翁同龢故居,又品讀了雙銀杏畫·雙銀杏歌。

              1  謝橋大銀杏

              驅車首站來到了虞山鎮謝家橋,橋下是緩流的福山塘。在橋前迎面即望見大銀杏樹綠冠。我下車過橋便奔大樹而去。院門邊掛有糧管所的木牌,讓我一怔。進入院內,早年的雙忠廟毫無蹤影。一株銀杏孤樹立在院中。古樹的確又粗又大,6個人合抱不過來。樹不高,25m。形態古拙,斑駁有朽洞。冠頂一大枝干枯如柴,樹葉比較濃密。經查典籍資料,樹的來歷,有2個版本。其一,樹是南北朝時期梁代昭明太子蕭統(501-531),在常熟讀書時手植的,常熟現存昭明太子讀書臺遺址,如果是太子所栽,推定樹齡近1500年了。其二,唐朝為了紀念平定安史之亂(755-763)的功臣張巡和許遠,在各地修建雙忠廟。常熟地區有廟就有銀杏樹。樹即是宗廟的象征?!短K州地方志》第一篇載,雙忠廟建于宋代,可見樹齡約近千年。樹的標牌上寫有樹齡1010年,是某專家考定的,也似可信。

              聲名遠播的雙銀杏樹,是常熟文化的一條根脈。何時何故形單老衰?經詢問方知,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另一株大銀杏被雷擊折枝。只需鋸掉,或支撐加固,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誰曾想還是難逃斧刃。全省最大的名樹,千金不易的寶物,競被糧管所的小頭頭,以所謂經過點頭批準而無情砍殺,據傳掠為已有??杀蓢@!

              徐先生指著橋下的污水對我說,山塘水以前基本上是清澈的,可以飲用和淘米,2000年之后,就日漸渾濁不堪。我轉念一想,岸上的大銀杏樹根如果延伸到河中的話,寶樹豈不又增加了隱患?

              原想遠路而來,摩挲坐樹側,我這位北京野老,好好品讀一番名木嘉樹。此時,卻被一種彷徨之隱情而減了興致。但臨別時我還是多看了大銀杏樹幾眼。

          2  狀元、相國翁同龢的詩與畫

          翁氏系常熟人(1830-1904),字與號很多,常用號松禪,官至宰相。且不講他這位廉潔政治家的功業,這里濃彩重墨的是他晚年出類拔萃的藝術成就和被遣歸鄉后的一些軼事珍聞。

              常熟山水風光明媚旖旎,翁同龢自幼受到家鄉綠樹秀水和豐厚藏書的陶冶。官場失意,轉而對山水、廟宇、名樹有意。

              他在詩歌和書法方面造詣很高,作品優秀。

              1901年是翁同龢被罷官、褫去一切官銜兩年多了。這年辛丑三月二十四日,他乘船在福山舟中,望見岸上雙忠廟中兩銀杏樹,頗多感慨,即

          興賦詩云:

          謝家橋古銀杏

              一掃江鄉萬木空,眼前突兀各爭雄,何年僵立兩蒼龍?

              像設荒涼碑記黯,拂衣肅肅有靈風,微聞野老說雙忠。

              時隔兩年,1903年一個春日,74歲高齡的翁老乘小舟漫游山塘江村景物至謝橋時,又被岸畔古剎中兩株巍峨的大銀杏樹所吸引,即停舟登岸,用驚異的目光繞樹細觀,頓有新的領悟。迅即返回宅邸。晚清頹廢的現實,那些不愉悅的往事,早已拋至腦后。他方才看到的雙銀杏樹,強烈的印象已刻在腦子里,便急忙鋪開宣紙,瞬間水墨點潑成畫。接著,一首吟詠寶樹的贊詩流淌而出:

          謝家橋古銀杏

               潮塘神宇靜,突兀兩蒼官。對立若相語,孤擎良獨難。

               雷驚枝辟火,秋老果登盤。卻怪維摩樹,頻經石匠看。

                                           (《瓶廬詩鈔》卷四)

              松禪老人在其日記中寫道,是日赴謝橋見此兩銀杏,歸而圖之,并系一詞,便是此時此景的寫照。

              雙忠廟古銀杏為何讓這位老者有感而發呢?那年間,八國聯軍侵占北京,葉赫那拉氏與光緒逃到西安……

              翁老身在江湖,心存魏闕,即雖不居官,仍關懷朝政。野老說雙忠是也。

              翁氏憂國憂民意識中不乏金石之氣,緊緊抓住銀杏特征和風骨,詩句奇崛豪放,詩與畫一氣呵成。

          20150210_193554


          20150210_193711


              歷史是公正的,翁老隨意即興的墨耳和小詩,自己沒把它當成什么作品,卻成為后輩喜愛爭相摹之傳抄的名品佳作。

              近代名士、亂世中曾任過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也對翁同龢樹畫賦詩贊許:

          題松禪相國書畫卷

          疏稿寒林落筆遲,殿廓夜直記當時。

          空山落葉棲鴉影,寫出荒寒老畫師。

              2011年6月3,臺胞一行數人,依據清廷重臣翁同徘所繪《雙忠祠雙銀杏圖》及所賦詩詞,到常熟市探尋雙忠廟,終于在謝家橋糧管所瞻仰了大銀杏樹。

              2006年11月《常熟文史》第三十六輯封面上是一幅古畫,依稀可辨上面的文字“謝家橋古銀杏戲寫一圖……雙忠遺跡癸卯四月望翁同觫寫”。畫面上有兩棵“對立若相望”的古樹。

              3  龐進士與雙銀杏歌

              1904年7月4,松禪老人走完了復雜多變的人生歷程。同仁后輩睹物思人。他的雙銀杏墨畫,幾經輾轉為同仁龐鴻書進士所得。精通書畫的邵松年太史(進士),見而愛之,遂請外甥俞金門先生摹之,是復本之始。不久,多人相繼摹出五圖收藏并題詠。詠詩達十首之多。題在翁師爺樹圖上的俞鐘穎、俞鐘鑾、鴻書、邵松年四家跋,堪稱佳作。

              [《清末民初書畫藝術集》185頁,圖C26(臺灣)歷史博物館收藏]現將其中三首分錄如下:

          7744

          俞鐘穎君實

          釜山塘走靈潮水,叢篁夾岸寒云駛。

          岸畔雙忠古廟前,兩株銀杏參天起。

          東平孚應留浩氣,飛溲直通天尺咫。

          一株天矯凌虛空,孥云捉月如虬龍。

          霜皮皺裂結癭瘤,架根磊珂紋青紅。

          一株杈丫更倔強,鴨腳葉脫枝偃仰。

          似經雷劈中心焦,生意郁盤互雄長。

          大樹有神庇遐邇,不獨雙株空萬象。

          瓶廬國老山居時,丹青造化筆一枝。

          自辭禁苑音聲樹,七載西湖作硯池。

          山樓獨坐萬緣寂,手撫茲樹殊瑰奇。

          橫空盤硬法篆籀,想見點筆拈霜髭。

          大廈棟材委草莽,冰霜凜洌松楸悲。

          鹿門耽隱夙嗜古,珍此畫本神為怡。

          呼朋載酒游北郭,攜圖對樹哦新詩。

          胸中磊塊快一捅,昔聞此圖今見之。

          所嗟莽莽人間世,云天搔首層陰蔽。

          上林玉樹摧為薪,荃蓀搖落神奠翳。

          若使松禪師尚存,目斷蒼梧同雪涕。

          幸哉此樹隱江鄉,不懼疾風來猛厲。

          山魈木魅縱喧您,古廟無僧門靜閉。

          天生勁節肯屈撓,無數樗庸皆睥睨。

          萬事浮云過太虛,無多古跡留扮榆。

          招真七檜靈根拔,吾谷千楓石髓枯。

          況逢荊棘塞天地,對此嘉植增長吁。

          江南黃葉村蕭疏,停橈悵望燕云趨。

          謝橋古木斜陽里,此意行人識得無。

               俞鐘穎(1847-1924)字君實,一字又瀾,晚號城南漁隱,南郭老人,常熟人,同治十二年撥貢,光緒二年順天鄉試副榜,有《歸田集》《面郭草堂詩文集》等。

          雙銀杏歌(清·龐鴻書)

          霜林脫盡長風勁,老干凌空勢特橫。

          叢祠野岸俯寒潮,對立隱然君子正。

          或云平仲乃古名,葉如鴨腳森高擎。

          肌理細密類文木,雕鐫裁制最中程。

          仰觀有如雙闕列,巨可蔽牛堅多節。

          膚皴石骨旁生癭,枝蟠篆勢力屈鐵。

          千年靈根逃斧柯,盤郁不啻藏巖阿。

          若非里社耆年慎護惜,定煩雙忠靈爽為總呵。

          松禪作圖下筆迅,咫尺儼如聳百仞。

          寒林詎必仿李成,枯樹應知傷庾信。

          我來摩挲坐樹側,重披斯圖三嘆息。

          圖今興樹屹相向,喬木依然令人軾。

          君不見梁時七檜析作薪,星壇荒穢叢荊榛。

          又不見紅豆山莊化塵坌,野田孤干無人問。

          獨留此樹依寒塘,兩虬挺角立不僵。

          櫟社未邀匠石顧,豈有黃鵠來翱翔。

          亦知材大古難用,磊珂猶應為世重。

          小山之招在何許,更擬作亭效楚頌。

          舉杯相酹仍留連,回看林杪生暮煙。

          患盒髯叟詩在手,我欲和之寫向石之右。

                                                                                                        (選自《晚晴移詩匯》)

                龐鴻書字劬庵,號酈亭,常熟人。清代刑部尚書龐鐘璐的次子。光緒庚辰(1880)中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在當翰林的十年中,與其兄龐鳴文,留心時務,對于兵刑、鹽漕、河渠諸書,無不考究。后迭署天津道按察使,升湖南按察使,晉布政使,授巡撫。光緒三十三年(1907)任貴州巡撫。19115月(辛亥四月),因病免職,68歲卒。

          邵松年  息茸

          雙忠廟前雙枝樹,老干參天薄云霧。

          閱歷滄桑千百年,霜皮黛色猶如故。

          一如潛龍出幽壑,氣挾風云有余怒。

          一如巨獸張爪牙,勢欲攫人深可怖。

          五人合抱不能圓,作勢蟠空蔭周布。

          居其右者半心空,大材若被神妊妒。

          我初得見松禪圖,欲往從之空涸游。

          今日招邀出郭來,謝家橋畔娥舟住。

          以圖證樹并奇崛,尺幅雖小體則具。

          乃知圖為樹寫真,大筆淋漓有神助。

          吁嗟乎此樹不生叢林名剎里,往來足供騷人賦。

          又不生通邑大都古道旁,比諸樾蔭群奔赴。

          托根鄉曲扮榆間,日為村童牧豎爭攀附。

          猶喜樵斤不敢尋,一半尚賴神呵護。

          盤根錯節多奇材,溜入風塵易隱埋。

          借無石壁可題字,記我六人曾繼松禪來。

                邵松年(1848-1924)字伯英,號息庵,常熟人。清光緒九年(1883)進士,授編修,官至河南學政。工小楷,能畫,筆墨嫻雅,為時人所好。邵松年喜收藏,生平庋藏亦頗豐。光緒二十九年(1903)著《古緣萃錄》,記述所藏書、畫、碑帖。其《虞山畫志補編》則成于民國十一年(1922),又編寫《海虞文徵》三十卷等。邵松年還擅聯語,其所遺聯墨亦頗多,

          參考文獻

          [1]翁同龢文獻叢編.

          [2]翁同龢傳.

          [3] 晚晴簃詩匯

          [4]李猷,近代詩選介

          相關產品
          手機網站MOBILE
          山東潤發銀杏苗木基地(www.atlantasplash.com) 版權所有
          好爽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无码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