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銀杏發展階段和銀杏發展工程
安陸市銀杏基地的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
(1)庭院銀杏試驗示范階段 從1984年開始,市科委在王義貞鎮揚港村進行了農戶庭院矮密早豐銀杏園試驗示范,以王代水、郭定炎、郭澤貴為代表的試驗農戶13戶,總面積13畝,試驗的成功為后來王義貞乃至全市各地庭院銀杏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崗地銀杏定植和育苗初始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全市開始在部分崗地連片定植銀杏,
在市直部門和部分農戶開始銀杏育苗。到1993年,建成百畝以上的銀杏基地有萬畝嶺、武馬嶺、長架山等地,千畝以上的有十八里大廟。
(3)銀杏育苗和栽植高潮階段從1994年開始,全市實行“三個一起上”,即城市鄉村一起上,基地庭院一起上,定植和育苗一起上,一大批崗地、庭院千畝連片銀杏定植園、平原地帶千畝銀杏采葉園和百畝連片銀杏苗圃相繼建成,并在道路、學校、城鎮、機關遍栽銀杏,到1999年銀杏定植株數由1993年的51萬株一躍發展到7000多萬株,銀杏育苗基地發展到200h㎡ 。
安陸市銀杏發展實行了遍地開花的“五大工程”:
(1) 一戶一畝銀杏園——小康主體工程 以鄉村為單位,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投工,推磨轉圈,整體推進,連片改造農戶庭院次生林,建設銀杏定植園。到1999年,全市農戶銀杏庭院發展到7.5萬戶,2600h㎡ 。
(2)一村百畝銀杏園——村級組織凝聚力工程針對村級集體經濟薄弱,不少的村集體負債, 無人管事,無錢辦事的現狀,市委、市政府把發展銀杏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的一條重要途徑,利用集體荒山荒崗荒灘和機動地,建立銀杏園。全市430個行政村中,已建銀杏園的有200多個,王義貞鎮彭畈村1996年冬建園4h㎡,提出了“一年建園打基礎,兩年發展一百畝,三年全村免提留”的奮斗目標,從1997—1999年的3年里,已創純收入26 萬元。
(3) 一鄉千畝銀杏園——鄉級財源建設工程把銀杏作為鄉鎮財源建設重點,通過以鄉鎮為單位統一組織開發連片基地,興辦龍頭企業,從生產環節征收特產稅和從加工流通環節納稅,拓展鄉鎮財源。到1999年,全市以鄉鎮為單位已開發千畝聯片銀杏基地30多處。 1994年夏,王義貞鎮率先在星火崗以每畝
(4)部門全面參與——示范服務工程 全市第一個參與銀杏開發經營的是市農業局果茶研究所,該所于1986年建立銀杏采穗圃,后著手進行銀杏苗木生產經營,1993年冬建立了全省第一個優質銀杏苗木基地。1995年以后,部門參與銀杏開發更為火熱,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林業局、水利局、農機局、農村能源辦公室等部門相繼到棠棣鎮河德平原地帶租地建銀杏采葉園、苗圃96 h㎡。1997年,市直78個局級單位到十八里大廟租地建成了340h㎡,銀杏定植園,市糧食局、林業局、財政局等單位還在北城的雷庵、護國,巡店的沙州,南城的長架山,桑樹的武馬嶺,雷公的許家廟,雙河的四架山等地租地租山場建起了銀杏園。各鄉鎮處部門也全面參與了銀杏基地開發。部門參與銀杏開發,使部門的技術、資金和信息與農村的土地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收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和經濟效益。
(5)以銀杏為主要樹種——綠化、美化、凈化工程 1994年冬開始,銀杏作為主要樹種,批量進入城市街道、集鎮、學校、機關和公路干線。 城區的太白大道、解放大道、漢丹路以及所有機關、學校栽上了銀杏樹,316國道、安京線、安花線、安趙線、安三線、安周線、應信公路等通往鄉鎮的公路干線栽上了銀杏,60多個集鎮栽上了銀杏,全市所有中小學校栽上了銀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