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安陸銀杏種質資源特點
全市的核用銀杏種群中,占主導地位的為梅核和馬鈴,分別占總數的42. 86%和30.6%,其次為圓子占12. 86%,佛手,占12. 28%,大子粒的也是以梅核和馬鈴為主。白果的熟性以中熟為主, 大都在
分析安陸銀杏種質資源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佛手類和圓子類的早熟多。銀杏成熟一般年份相差不大,從授粉到成熟一般早熟種155d,中熟種170d,遲熟種180d。各種類型的熟性各有特點,其中圓子類和佛手類早熟多,占50%;馬鈴類和梅核類中熟多,分別占75%和62%,大粒型和小粒型中,成熟期最早的是佛手類,一般9月12~15日成熟。各種粒級和各種類型的最遲成熟期均在
②百年左右的銀杏樹大粒型多,梅核類多。大粒型多為百年左右的,百年以下的占33%,千年左右的占8.4%, 在大粒型中,梅核類占58.3%,馬鈴類占33.3%, 佛手類占8.4%。一般地講,株高、胸圍、冠幅、產量都隨樹齡增長而增加。長勢與品種相關性不大,而與立地條件、樹形、嫁接有關,一般直筒形的長得高些,塔形矮些,經嫁接的矮些,冠幅大些,立地條件好的長得高大,老樹經過培土和管理的長得高大茂盛;
③類型不同,其經濟性狀也不同。佛手類的每千克粒數多于其他類型,梅核類的則少于其他類型。大粒型中最大為梅核類264粒/kg,小的為佛手類360粒/kg,中粒型中最大的為馬鈴類374粒/kg,子粒最小的為圓子類792粒/kg。從出核率看,平均為26. 7%,其中出核率高的多為梅核類和小粒型。出核率在30%以上的梅核類占53 %,馬鈴類占26.7%,圓子類占20%,大粒型占20%,中粒型占20%,小粒型占60%。出核率最高為35%,最低為16.8%。在出仁率方面,平均為78.5%,一般小粒型和梅核類的出仁率高,故出仁率高低不在于核的大小,而在于殼的厚薄和飽滿度。出仁率超過80%的小粒型占70%, 中粒型占20%,大粒型占10%;梅核類占40%, 馬鈴類占30%,佛手類占20%,圓子類占10%;
④千年樹仍保留有優良性狀。主要表現為:有的每千克360粒,有的出核率達34%,有的出仁率達91%,最高年株產白果
⑤集中產區雄性樹少。全市純雄樹只有4株,有的集中產區沒有單獨的雄性樹,致使大部分銀杏樹具有明顯的大小年結果現象。大小年不明顯的基本上都是雌雄同株和與雄株相鄰的。一般隨樹齡增長而大小年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