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古銀杏姊妹園的姊妹樹以及千手觀音樹(圖)
有這么一個地方,藏于僻靜處,不喧鬧,不高調,卻別有洞天!這就是邳州港上鎮古銀杏姊妹園——一處比較罕見的古銀杏群落。每次經過這里急急匆匆為找尋苗木而奔波,走馬觀花的在外面看過兩回,這次周末自己一個人走進這個園子,才發現自己的淺薄,原來距離自己的老家不到10里的地方,竟然有這么一處世外桃源般的古老銀杏群落,著實讓人震撼!
古銀杏姊妹園位于江蘇省邳州市港上鎮,靠近沂河堤壩,距離山東省郯城縣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的那棵3000年老神樹不超4000米遠!應該說,港上鎮和新村開發區除了行政管轄的區分之外,農業特產、風土人情基本是一致的,就連上世紀90年代兩地發展銀杏產業,也是幾乎同時開始的,所不同的是新村的那棵老神樹確實為郯城的銀杏發展代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自然而然郯城銀杏的名氣有些稍高一籌。今天看來,港上的銀杏姊妹園其實可以為邳州的銀杏增幾分光輝、吐一口氣了,邳州的銀杏發展也是有著深厚的淵源,占地200余畝、200多棵現存的百年以上老銀杏群落就是明證和招牌!
之所以叫“姊妹園”,是因為有兩棵600年以上的雌銀杏大樹偎依在一起,被人們稱之為“姊妹樹”,樹的年齡編造不得,邳州的《地方志》有記載,這兩棵樹大約種植于明朝洪武年間,兩棵老壽星的幼年從朱元璋那個時代開始的!西側的那棵相對更粗一些,我所帶的米尺2米多都量不過來樹的周長,后來在極限范圍處做了記號,二次丈量,周長足有3米,這棵樹的直徑也接近1米了!俗話說“樹大招風”,站在樹旁,可以聽到大樹的避雷針上端的三角鐵旗被風吹動的搖曳之聲,樹大了不僅招風,夏季雷雨季節也容易遇到雷電的攻擊,鎮政府防患未然,給這兩棵大樹特殊照顧,都安裝了避雷的防護鐵線。由于是雌樹,所以樹的高度不是太高,兩棵樹相互依偎,還有一段傳說呢:蒙山樹神的女兒果仙愛上了平民白郎,樹神知道后把女兒鎖進了仙洞,拆散了這對情侶,后來果仙出來后已經是人間千年,白郎早已經不在人世了,果仙哭了三天三夜變成了一棵樹,當地人被這段愛情故事感動,各用白郎和果仙的名字中的一個字為這種植物取名“白果”,也就是后來的銀杏樹。蒙山樹神發現女兒走失,又找到了她,逼她變回原身回去,果仙不愿離開白郎的家鄉,卻又拗不過父親,遂砍斷自己雙臂,揮淚而別。話說果仙這砍斷的雙臂落地生根長成小樹,就是今天的兩棵“姊妹樹”。
姊妹園中比較有特點的樹還有“千手觀音”樹。這也是一棵老銀杏樹,樹枝特別多,又特別擁擠,像極了佛像中的千手觀音,當地人遂這么命名這棵樹。在園中還有兩個主干齊頭并進的大樹兩棵,能遇到一棵這樣的樹就很難得了,兩個雙頭樹還距離很近,有點讓人推測這是不是品種的變異以至于在同一片地方出現同樣的“奇葩”。一棵長的比較粗壯的雙頭樹,被命名“抗戰樹”,據說是抗日戰爭時期此樹被炸毀,結果第二年又冒出兩個主干繼續生長。
文筆拙劣,暫時寫到這里吧,真實的美景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冬天樹葉都落了,我們可以看的到“坦誠相見”的樹干樹枝,感受到歷史的滄桑和時間的痕跡;春夏我們可以欣賞到滿園的青綠、感受生命的茂盛;秋天又能觀賞到銀杏葉變色后滿園的絢爛迷人的金黃。古銀杏群落“姊妹園”在這里靜靜的等你哦。
姊妹樹。
東側姊妹樹夏季圖。樹下有碑文記載:“古港上,飽受沂泛之災,白郎為探其根源,溯尋至蒙山,終悟。立志采蒙山喬灌草之種苗,植遍兩岸,圍土護坡,其間搭救一樹,乃樹神之女果仙。遂成夫妻返港,夫唱婦隨,人氣神助,植樹種草蔚成風氣,孿生小白小果姊妹。樹神大怒,加害全家,鄉親護佑不敵,白郎果仙被掠。小姐妹誓死抗暴,妖風魔雨之中盾化為兩樹,即姊妹樹”。
姊妹樹西側一株夏季圖。
樹枝如此之多,像不像千手觀音?
抗戰樹——一棵連體的銀杏樹,書法家吳中奇為之題詞。
另一棵連體銀杏樹,這棵樹的下面有個樹洞,和上面那個抗戰樹不是同一棵。
這一棵銀杏樹應該是這個園子中的王者了,遠看以為接了柿子,其實是一種藤蔓植物爬上樹枝所結果實無人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