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縣“母子銀杏樹”傳植于春秋時期(圖)
來源:www.atlantasplash.com 訪問量:5774 時間:2016-11-11 23:33:24
該銀杏樹位于沂源縣東里鎮唐山寺進門西側院內(屬于毫山林場唐山林區),雌株,沂源第三古樹,樹齡2000年,樹高22.5m,胸徑1.75m,冠幅22.5m×21.2m,枝下高2.0m。生長旺盛,樹冠較勻稱。主干挺直,有3處主分枝被鋸。有復干4株,復干與母干的距離為0~0.4m,最大復干胸徑0.52m,高15.0m,基部與母干長在一起,形似慈母攜子,故又名“母子銀杏樹”,是鎮山之寶;在西北、西面和南面還各有一株復干,胸徑分別為0.13m、0.13m、0.09m。主干周圍有諸多較細萌蘗,高度0.5m,與母干的距離為0~0.6m。標志牌上方有2個小垂乳,標志牌記載:銀杏為落葉喬木,是一種孑遺植物,和它同門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滅絕,是現存種子植物中國最古老的孑遺植物。銀杏生長緩慢,壽命極長,從栽種到結果要20多年,40年后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又名“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在春秋時期,莒國與魯國在兩國交界處的閔仲山(今院峪村松山)會盟修好,魯隱公為紀念“莒魯會盟”這一重要事件,在此處種植銀杏樹以示千年修好。
圖為沂源縣第三古樹,母子銀杏樹。
古銀杏樹主干周圍還三個復干,較為細小,如母攜子,所以形象的稱為“母子銀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