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擁有眾多銀杏名樹的原因
郯城土肥水豐,氣候宜人,自然地理環境優越?,F在發現的舊石器、新石器遺址有40多處,表明早在一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處繁衍生息?!渡袝酚涊d“海岱及淮惟徐州?;匆势溆?,蒙羽其藝”,由此可知地處沂河沭河流域羽山一帶的郯城,早在上古時期就已經開始墾殖。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逾越數千年開發自然的歷史,是郯城今天能夠擁有眾多古樹名木的基本原因。
郯城縣樹種資源豐富,共有106種,分屬35個科。主要材林有加楊、毛白楊、刺槐、旱柳、白榆、泡桐、國槐、法桐、黑松等。經濟樹種有銀杏、板栗、櫻桃、柿子、山楂、核桃、葡萄等。古樹名木的歷史形成,以人工栽培為主,自然野生的所占比例很小。
郯城古樹名木類別雖多,但以古銀杏單株數量多,古銀杏林面積大為突出特點。郯城以銀杏之鄉聞名于世。銀杏,又名白果樹、公孫樹,古稱鴨腳,是裸子植物門銀杏綱中繁衍至今的唯一生存種,發生在古生代二疊紀。新生代第四紀,由于冰川侵襲,地球上銀杏類植物瀕于滅絕,僅存于中國少數地區,成為中國特有的珍惜樹種。英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載:”銀杏原產中國,被稱為活化石”因其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故有“植物界的熊貓”之稱。
郯城縣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銀杏產區之一,銀杏栽培歷史悠久。據史料考證,郯城縣銀杏栽培最遲不晚于北魏時期。新村銀杏古梅園現存一棵古銀杏,為國內樹齡最長的銀杏雄樹,有“老神樹”之稱。據《釋氏上人傳》記載;“正光辛丑(公元521年),有上人自京師掛搭,堅苦服食至沂左一丘。其阜隆水襄,乃形勝也。心樂之,……庵名崇福,旋復命廣福?!?上人)手植鴨腳二于庵比。一枯,一藩茂焉?!边@里所說的“沂左一丘”就是銀杏古梅園所處的沂河東岸高地,名曰“紅石崖”,上人所建廣福寺,后世亦名官竹寺。上人所植鴨腳樹,即現所存“老神樹”,其確切樹齡當為1492年。
老神樹是郯城銀杏栽培歷史渺遠的最好見證,但絕非”孤家寡人“。沂河武河兩岸,至今尚在較大范圍零星分布一些古銀杏,其中不乏千年以上樹齡古樹。勝利鎮有個自然村叫白果樹村,緊傍武河東岸,據老人講,該村世代相傳,清初建村時就因當地有兩株古銀杏而命名為白果樹村。這兩株樹1958年被砍伐時,大的一株胸徑3米以上,估計樹齡不低于新村老神樹。據調查,郯城縣在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栽植,現存的古銀杏可證。這些古銀杏的分布與現今銀杏栽植范圍基本一致,足以證明郯城銀杏的大面積栽培有著久遠的歷史。同時,這也是郯城銀杏古樹數量多,分布廣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