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銀杏產業化的實踐與思考
湖北省安陸市素有“中國銀杏之鄉”之稱,境內有中原地區罕見的古銀杏群落。近年來,安陸市立足做大做強銀杏支柱產業,按照果、葉、苗并舉,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統一的發展思路,調整銀杏種植結構,形成了銀杏林網(帶)、銀杏生態風景林、銀杏豐產林、銀杏間作園、銀杏結果園以及銀杏城鎮綠化等多種高效栽培模式。在此基礎上,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多元化開發銀杏產品,推進銀杏文化旅游市場建設,加快銀杏產業項目建設。銀杏已經成為安陸農業發展和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
1 現狀與特點
銀杏生產是安陸市栽培歷史悠久的傳統農業項目。20世紀80年代以前,銀杏生產基本上處于一種自發狀態。進入80年代后,銀杏特有的藥理和保健效果逐步被市場認識,身價不斷提高,市場前景看好。特別是90年代初期,隨著銀杏葉的開發利用,極大地提高了銀杏的開發價值。為了充分利用本地銀杏資源,發展銀杏生產,擴大出口創匯,滿足國內外市場需要,使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該市按照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思路,提出建成產值過10億元、利稅過億元的銀杏產業化集團的發展目標,大力推行銀杏標準化,促進銀杏產業化,使銀杏生產和加工得以迅速發展,規模迅速壯大,產量成倍遞增,已發展成為全市、全省乃至特色產業。
1.1銀杏資源蘊藏豐富
全市有銀杏標準化示范面積20萬畝,栽植銀杏8181萬株。其中,定植園8.3萬畝,180萬株;采葉園1.4萬畝,3000萬株;采穗園1000畝,1.1萬株;苗圃2000畝,銀杏苗5000萬株,示范面積1000畝以上示范鄉鎮6個,100畝以上示范村52個,2畝以上示范農戶2000多戶。全市共有銀杏大樹2.9萬株,其中,千年以上銀杏59株,500年以上1468
株,100年以上4673株。有銀杏骨干基地2萬余畝,有銀杏骨干苗圃5000畝(其中當年育苗2500畝,留床2500畝),有銀杏種植戶1萬余戶,銀杏庭院2萬多畝,培育銀杏盆景約5.8萬盆。
1.2銀杏產業發展迅猛
從事銀杏產品加工規模以上的企業有3家。午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午時銀杏葉片”,長生樹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太白銀紅茶”、“銀杏酒系列”、銀杏盆景,天宇保健品公司開發的“銀杏保健茶、銀杏香枕、銀杏被系列”等銀杏產品。銀杏產品產值達8000多萬元,實現利稅近500萬元。全市年生產銀杏果80萬kg,銀杏葉600萬kg,出圃銀杏苗3200萬株,生產銀杏黃酮2.2萬kg,銀杏香枕6萬對,銀杏茶葉7.6萬kg,果、葉、苗、產、加、銷一條龍產值經營額過億元,全市農民人均從銀杏產業中增收近百元。
1.3銀杏旅游效益可觀
為做大銀杏產業,發揮安陸古銀杏資源優勢,在“錢沖古銀杏”和“白兆山”兩個省級森林公園基礎上,2009年7月建立“湖北安陸古銀杏國家森林公園”,每年到公園的游客達30萬人次以上。
1.4銀杏科研不斷深入
全市有省林科院安陸銀杏研究所、林業廳銀杏中心苗圃、安陸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安陸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等從事銀杏科研推廣專業機構。特別是近兩年來,中國林學會銀杏分會會長、南京林業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曹福亮帶領其博士生進駐安陸專題研究銀杏。先后完成了“銀杏良種篩選研究”、“銀杏良種推廣及豐產栽培技術研究”、“銀杏葉用優良品種篩選及豐產栽培技術研究”等科研項目。研究課題20余項,其中4項達到國內同類先進水平。
1.5銀杏品種質量較高
有梅核、馬鈴、佛手、圓子四大類26個品種,優質名品有6個:安陸大白果(又稱安陸1號)、三沖甜(又稱安陸31號)、觀音皇(又稱安陸64號)、錢沖梅、義貞大馬鈴、廟灣藥白果。
2 主要問題
2.1栽培管理粗放
20世紀90年代初,我市銀杏栽培發展較快,但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種苗不純,在外大量調苗,造成銀杏樹品質低劣、效益低。二是建園標準不高,大部分基礎設施不完善,溝、路、渠不配套。三是日常管理粗放,未進行改土、施肥、噴藥和整形修剪,造成銀杏效益低下,從而挫傷了群眾種植銀杏的積極性。
2.2基地發展遇冷
20世紀90年代初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銀杏基地建設,各鄉鎮、村大力發展銀杏,基地、村莊普遍栽植銀杏,銀杏得到空前發展。90年代末,市委、市政府發展思路轉型,銀杏產業發展遭遇10多年的冰凍期,導致全市銀杏產業及基地建設低迷、萎縮。
2.3規?;?、產業化程度低
全市銀杏生產大多是以家庭分散經營為主,未形成規模,優勢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沒有行業協會等組織,無市場營銷體系,未形成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化格局。
2.4加工技術落后
目前,我市企業對銀杏的加工主要以生產銀杏香枕、銀杏酒、銀杏茶等低端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低,不能對銀杏進行深加工或研發高附加值產品。
2.5市場流通不暢
銀杏銷售缺乏交易市場和專門的營銷隊伍,銷售市場開拓力度不夠,導致大部分銀杏產品銷售的價格不高,阻礙了銀杏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3 思考與建議
由于銀杏果、葉的特殊作用,給其開發利用帶來了十分廣闊的前景。同時,銀杏樹是公認的集用材、綠化、觀賞、藥用和科研價值于一身的優良樹種。隨著人類生命科學的發展,發展銀杏生產,開發銀杏產品,對于優化銀杏產業結構和布局、提高生產效益和推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乃至農村的改革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和現實價值。
3.1狠抓銀杏生產
一是加強基地建設。對現有的李園、星火崗、埡子崗、柏楊崗、太白崗、汝南崗、四架山、毛河崗、唐僧崗等銀杏基地進行管護升級,鞏固發展,結合安陸實際,使銀杏基地面積發展到10萬畝以上。同時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將其逐漸培育開發成優質的銀杏采穗圃、銀杏采葉園或珍貴用材林,發揮最大經濟效益。二是加大苗木繁育。以李園、十八里銀杏苗圃為依托,逐步帶動擴大銀杏育苗面積,著力培育各種規格的銀杏苗木,同時加大對銀杏專業戶的技術培訓力度。三是推行銀杏綠化。引導城鄉公路綠化栽植銀杏,建成銀杏大道,鼓勵農戶四旁、庭院綠化栽種銀杏,發展銀杏村莊。
3.2加強銀杏保護
一是成立管理機構。成立了安陸古銀杏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指導旅游公司科學合理開發,加強對公園的規劃、管理、古樹資源的保護。二是實行掛牌保護。組織專班對古銀杏進行摸底、拍照、編號和年齡鑒定,和南京林業大學一起對百年以上古銀杏樹進行掛牌保護,明確管護責任人。三是進行技術保護。對部分樹齡古老、人畜病蟲危害、長勢衰退的銀杏樹,請省林業廳專家進行會診,制定保護方案,進行病蟲害防治、抗旱排澇、透氣排毒、輸營養液、安避雷針等措施,并對部分古銀杏樹修建圍欄予以保護。通過一系列保護措施,“虛懷若谷”、“銀杏王”等古樹的長勢明顯好轉。
3.3培育交易市場
一是做強龍頭企業。按照做大、做優、做強的戰略構思,用抓工業園區的理念,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銀杏產業園,使銀杏產業成規?;?、集約化發展,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良性發展模式。積極引導企業加強對銀杏產品深加工的研發力度,對銀杏茶、銀杏酒、銀杏枕等有一定市場基礎的產品,要進一步深挖潛力,擴展市場,使企業做大做強,發展培植龍頭企業。加大招商引進,為我市的銀杏產業開發注入新的活力,帶動銀杏產業發展。
二是建立交易平臺。在安陸十八里大廟建設銀杏交易市場,對安陸及周邊縣市銀杏資源進行整合,重點建設銀杏大道、銀杏苗圃、銀杏盆景園、銀杏系列產品展示銷售廳等。分圖片展示廳和實物展示園,高標準規劃建設展示廳。并引導一批生產、加工、銷售經紀人進入專業市場,實行規范化經營、規?;\作,對百年以下的銀杏樹放開經營,進入市場自由買賣。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力爭將其建成中原地區最大的銀杏交易市場。同時建立湖北安陸銀杏網站,及時發布銀杏產品、銷售等信息,拓展銷售渠道,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促進銀杏產業的發展。
三是發展銀杏旅游產業。利用“古銀杏國家森林公園”和“銀杏之鄉”的品牌,以李園銀杏盆景、家庭農莊,十八里銀杏景觀、生態農莊,錢沖古銀杏群落,太平寨風光、白兆山“李白文化”為基礎,打造一條旅游精品路線,依托旅游線路,發展家庭農莊,形成集觀賞、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農莊經濟,進一步推動安陸銀杏觀光旅游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