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在黑龍江馴化栽培成功
銀杏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唯一的闊葉裸子植物,它在地球上生命痕跡已有3億多年,被人稱為“活化石”。中藥鋪里的“白果”就是銀杏的果實。我國的長江流域、黃河沿岸,東北的遼寧省等20多個省市區都有栽培分布。
申正哲教授在1982年考察北京植物園時注意到銀杏樹美麗形態及其藥理特性、環保作用等,認為很有開發價值。1989年,申教授在大連市教育院裴悅發老師大力支持下,開始啟動銀杏的南樹北移工程,決心把南方的美麗樹種引進到他的家鄉并馴化成當地的樹種,造福家鄉人民。
當時引進了5棵法國梧桐和10棵銀杏。在馴化試驗中只有6棵銀杏獲得成功了。20多年過去了,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6棵銀杏經受了各種東北野外的惡劣氣候條件,安然無恙,如今生長旺盛,根深葉茂。
黑龍江省牡丹江地區寧安市,地處長白山山脈北部老爺嶺河張廣財嶺之間牡丹江畔,海拔約267m,北緯44°20′,東經129°28′,屬于大陸性氣候、中溫帶濕潤區,年平均降水量532. 8mm,年平均氣溫4.2℃’0℃以上的平均溫度10.9℃,0℃以下的平均溫度-11.5℃;極端最高溫度37.5℃,極端最低溫度為-42℃,年平均積溫2635℃,最低積溫2278℃,無霜期136d。
2001年1月,寧安歷史上罕見的-41℃以下的寒冷環境中,在沒有任何防凍措施的前提下,引種的銀杏沒有發生任何凍害現象,安全越冬。據當地氣象部門的資料,寧安市2001年最冷的幾天氣溫情況如下:1號-35.7℃、2號-34.5℃、3號-36.4℃、4號-34.0℃、5號- 33. 6℃、6號- 39.O℃、7號- 39.8℃、8號- 41. 2℃、9號- 39. 4℃、10號- 39.O℃、11號- 37. 6℃、12號- 32.8℃……2000年至2001年冬天,在與引種銀杏同一個地方種植的、埋入20cm土層、直徑為3cm的5年生3棵葡萄均被凍死。當地農村很多蘋果樹都凍死不少。
現在引種的銀杏最大的9m多高,胸徑llcm多。2011年4月,兩棵銀杏贈送給寧安朝中建校65周年校慶作為紀念。
馴化栽培的銀杏幼苗時長得快,一年能長1m左右,4~5年后長得慢,但主干明顯,挺向上,枝條層次分明,有明顯的密集性。葉片扇形,葉脈二叉形,是優美的觀賞樹種,用作城市園林綠化、家庭盆栽樹。葉片和果實制成各種藥品和食品。
馴化栽培的銀杏在黑龍江4月中旬葉芽萌動,但4月末見綠,6月中旬全樹冠上舒展葉片,但尚未發現開花。短枝較短,只有2~3mm,短枝比長枝先萌動、先長出葉片,葉片長大后和長枝上的葉片大小相當,沒有發現病蟲害。秋季9月末10月初天氣漸漸變冷。下霜之前,樹葉由上而下變黃,下霜后幾天之內便全落葉。當地的楊樹、柳樹5月份舒展葉片,相比之下,銀杏晚1個月展葉,秋天比別的樹種早一個月落葉。
通過南樹北移工程,銀杏引種馴化試驗中從大連市到寧安市,從海洋性氣候帶移到大陸性氣候帶,跨越了一個溫度帶,為黑龍江省人民、吉林省人民在寒冷的東北地區也能栽培銀杏,欣賞到銀杏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實踐依據?,F在申教授在吉林省延吉市繼續堅持引種馴化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