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樹價格為何越來越降低?
記得崔永元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他到西藏采訪遇到一個老大爺,老大爺問小崔“毛主席他老人家還好吧?”,讓人感慨良多,一是當年的民眾對于毛主席的熱愛和崇拜,二是西藏較為閉塞,信息傳播慢。對于銀杏之鄉周邊的人來說,也知道銀杏樹曾經很貴,雖不關注但是從口耳相傳中也大概了解了如今價格暴跌的現狀。山東銀杏樹價格的變化卻有它的獨特性,降的幅度比其他綠化樹種大,而且是這幾年來一直降。大致分析一下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
一、大環境使然。不過多陳述了,各行各業都不景氣。房地產衰了,景觀用樹少了;“蒼蠅老虎一起打”,公款吃喝少了,寧可做庸官不出事,不想做出頭鳥丟了烏紗帽,道路、園林管理、城建都不敢花錢了,大規模綠化用樹減少。
二、山東銀杏規模巨大,尾大不調。近20多年來,山東郯城的新村、重坊、港上、花園等鄉鎮,江蘇的邳州南港、鐵富等鄉鎮,幾乎家家戶戶退耕還林,農田不種莊稼,全部種樹。稱之萬畝銀杏,毫不為過,因為實際總和已經有3萬多畝,300多萬株。試問此種規模的基地,除了此處全國還有第二家嗎?沒有!規模大,數量足,選樹方便,但是就是這樣的巨型“航空母艦”,一旦出了問題也是致命的。如此單一,相當于所有雞蛋都在一個籃子里,一旦發生了風險,損失慘重,這也如美國“911事件”中的倒塌的大樓,一旦根基受創,龐然大物轟然倒塌又是如此的脆弱。
三、農戶散亂,競爭激烈,惡性循環。供應銀杏樹的商家農戶之多,這也是其他苗木種類中絕少出現的,據統計竟然接近2萬人在互聯網上發布供應信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末三國等分分合合的歷史很精彩,農戶們互相競爭同樣也不遜色。價格都是互相壓價,你報450元,我報400元,他報380,結果價格越做越低。奇怪的是,價格越低農戶還越搶著賣。過去價格高的時候,都舍不得賣,價格低了,倒開始恐慌起來,像群體事件中的踐踏一樣,什么都顧不上了,給錢就賣。價格過于透明,互相砸價,互相打壓,自然是越做越便宜。就像瓊瑤大媽的《情深深雨蒙蒙》陸依萍的媽媽教育女兒不要去那種夜總會上班,因為她親眼看到不少俄國貴族的女子從開始的演唱到陪侍再到變成娼妓。而銀杏,也是這樣一步步被賤賣,越賣越低,越低越賣,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不能自拔。
歸根揭底還是山東的銀杏采購起來太容易了,太容易的事情,自然便宜。換想如果在其他地方,零星散落一些樹,而且還長在砂石土質中,挖起來都費事,操作難度大,價格便宜就根本完成不了,還能便宜嗎?愿山東銀杏早日走出價格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