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銀杏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銀杏原產我國,樹種優良,兼具營果、用材、制藥、綠化、美化等多種功能。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銀杏產業,對致富農民、發展經濟、建設綠色邳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銀杏產業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勢
1.1銀杏資源穩步增長,實現了規模經營
邳州栽植銀杏歷史悠久。從漢代開始種植,盛于唐,發展于明清,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抗戰及文革時期略有破壞。1984年調查統計,全市銀杏栽植總株數17600株,其中百年以上大樹4013株,500年以上古銀杏9株,千年以上的3株,全市銀杏產量僅150t。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邳州銀杏發展很快,每年都以百萬株的速度遞增。目前,全市銀杏成片園面積28萬畝,年產銀杏果3500t,干青葉1.8萬t;年產銀杏干浸膏和內酯粉300t,銀杏食品、飲品、保健品500t,在圃各類銀杏苗木2.5億株,邳州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銀杏種苗繁育、銀杏葉生產、銀杏酮提取、保健品開發利用和銀杏標準化生產基地。重點分布在港上、鐵富、鄒莊、官湖、陳樓、邳城、四戶、炮車等鎮,統一規劃,連片種植,分戶管理,集約經營,規模效益。2002年被省林業局批準建設省級銀杏森林公園;2004年被國家林業局批準建設國家銀杏博覽園;2006年以來,先后被授予全國銀杏之鄉、全國經濟林建設百強縣、全國林業科技示范縣、全國經濟林建設示范縣、全國綠色小康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林產業第一縣。
1.2銀杏開發品種豐富,實現了多元利用
近年來,先后開發出銀杏神系列酒、銀杏酮膠囊、銀杏口服液、銀杏茶、銀杏開心果、銀杏罐頭、銀杏沖劑、銀杏酮、銀杏酯、銀杏茶葉等30多個品種,花樣繁多,品種豐富。申報的銀杏類4個綠色食品,已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準,發給A級綠色食品證書;申報的銀杏膠囊、銀杏酮菊花茶兩個保健品已獲國家衛生部批準文號。涌現出了江蘇佰康生化、銀杏神酒業、偉樓食品、晶貝食品、鑫源生化、同源食品、康泰生化、天力生化等生產大戶和公司,他們不斷創業創新創優,也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名牌,并不斷升級換代。銀杏苗木、銀杏盆景除滿足自己的需求外,源源不斷地供應外地,銷售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區,每年銷售量都在500萬株以上;銀杏干青葉壟斷國內40%市場,干青葉還銷往德國、法國等。銀杏果年儲存能力在2000t左右,主要銷往國內各地市場,外銷主要銷往東南亞、韓國、日本,年出口量在1000t左右。銀杏森林旅游文化產業已具雛形,古銀杏資源十分豐富,國家銀杏博覽園港上銀杏姊妹園已建成三星級旅游風景區。銀杏綜合開發已實現多元化,果、葉、苗、材全面利用,綜合效益十分顯著。
1.3科技創新碩果累累,實現了科學發展
近年來,邳州堅持結合生產搞科研、創新成果促發展的原則,全市研究和推廣“銀杏高溫催芽高密度播種育苗技術”等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12項,培育銀杏科技示范片、區、戶56個;完成“葉用銀杏規范化栽培技術”等科研項目16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7項,其中,與南京林業大學合作的“銀杏、落羽杉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及綜合利用”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制定銀杏果、種苗等國家和省行業標準3個,發表銀杏科技論文及科普文章125篇,出版銀杏科技專著8部;建立國內首家銀杏種質資源圃133畝,在國內外收集銀杏種質92份,全面建成了全國銀杏種質資源保存中心和研究中心;選育宇香、亞甜、大金果、佛香等銀杏新品種6個,優良品種覆蓋率達95%以上;建立葉用銀杏GAP基地3萬畝,通過國家驗收;建立國家級銀杏標準化示范區20萬畝;建設國家銀杏良種繁育基地10萬畝,銀杏科學研究、科技開發、技術推廣取得成果很多,并都及時應用于生產,推進和引領生產發展,銀杏產業科技含量和科技發展水平,一直走在國內前列,一直走在產業科技發展前沿。
1.4產業建設全面進位,實現了行業領先
銀杏原產我國,國外銀杏資源很少,且多從中國引入,銀杏基本為零散栽培或分布。有專家統計,日本栽培面積7500畝,其他為零星分布,全日本銀杏產量1000t;韓國有500萬株銀杏,年生產銀杏葉200t,銀杏果100t;朝鮮年產銀杏果50t;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等有小面積的采葉林栽培,其他國家未見有銀杏成片園或果葉規模生產的報道。
我國銀杏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江蘇、山東、廣西、湖北以及浙江、四川、貴州、河南等省份,全國有16個省年產銀杏果在500t以上。我國銀杏主產區主要有邳州、泰興、郯城以及安陸、桂林等地。據統計,全國現有銀杏成片園約280萬畝,定植總株數約10億株,年產銀杏果6.5萬t,優質干青葉5萬t,在圃各類苗木5.5億株。另有,浙江長興、諸暨、臨安、富陽,江蘇的東臺、姜堰、吳縣,廣西靈川、興安、全州,湖北隨州、巴東,四川都江堰、安縣、南漳、京山,河南新縣、嵩縣、西峽,廣東南雄,安徽金寨、霍山,江西婺源,貴州盤縣、務川、正安,湖南東安,山東臨沂、海陽,福建寧化等70個縣市,有小規模成片園分布,其他縣市銀杏多為零星分布或小片栽培。全國銀杏生產排名前三名的縣市是邳州、泰興、郯城三地,比較三地產業建設情況,在成片林面積上:邳州28萬畝,泰興12萬畝,郯城22萬畝;在固定株栽植數量上:邳州1600萬株,泰興630萬株,郯城1200萬株;年產銀杏果:邳州3500t,泰興7000t,郯城2600t;年產銀杏葉:邳州1.8萬t,泰興0.2萬t,郯城1.5萬t;在圃銀杏苗木:邳州2.5億株,泰興0. 12億株,郯城1.8億株;年產銀杏黃酮:邳州300t,泰興50t,郯城150t。綜合所述,邳州銀杏各項生產指標在國內甚至國際都名列前茅,銀杏產業發展領先地位已經形成。
2 銀杏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少數干部群眾認為銀杏產業將曇花一現,瞎折騰,堅持不了幾年,有一句順口溜為“先刨山楂后刨桑,最后銀杏一掃光”。但是,2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銀杏產業已然堅挺,生機勃勃,這是由于銀杏樹是一個多用途的優良樹種,綜合利用潛力很大,隨著科技進步,其開發利用將更加深入和廣泛。
2.1銀杏果價格已經見底
銀杏果營養豐富,藥食俱佳。目前銀杏果價格每500g 1.0—3.0元,好的每500g4—8元,已到了不能再低的程度了,即便如此,銀杏果的畝產值仍然十分樂觀。由于銀杏產業科技開發的不斷進步,已經打破了“桃三杏四梨五年,無兒不栽白果園”的傳統觀念,新植嫁接銀杏幼樹,一般3~5年即可開花結果。1987年,邳州市承擔的林業部銀杏早果豐產栽培技術試驗研究課題,當年新栽銀杏2年生嫁接銀杏幼苗2.1畝,1990年即栽后第4年開花見果,至2003年,平均株產12. 3kg,平均畝產676. 5kg,至2008年,平均畝產1268kg,按現行最低平均價3元/kg計算,平均每畝收入3804元,以后隨著樹齡的增長,銀杏產量還會有所增長。同時,幼樹建園前五年,行間仍然能間作其他一些經濟作物,實現以短養長,保持收入不減。由于銀杏病蟲害極少,管理成本低,投資栽樹建園一次投入,多年收益,永久利用。目前銀杏果價格已近谷底,以后肯定會出現反彈回升。因此,銀杏生產仍然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最具吸引力和具有很高經濟效益的優選項目之一。
2.2銀杏葉開發方興未艾
隨著銀杏種植業的發展,國內外各類銀杏葉加工企業迅速崛起。1996年,美國ATM公司開發了活性銀杏提取物,并申請了美國專利。盡管歐洲和北美諸國在銀杏深加工方面的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但是由于資源缺乏,其發展還是受到了很大制約。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稱,全球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者高達1500萬人,已高于癌病死亡率的1.4倍,成為人類“第一殺手”,對此,對具有抑抗及治療功效的銀杏葉制劑市場會更加廣闊。事實上,GBE及其附屬產品的經濟效益十分驚人,據測算,銀杏干葉、粗提取物、藥制品的附加值之比約為1:5:100。邳州目前可年產優質銀杏干青葉1.8萬t,若加工成質量合格終端產品,則可創利100多億元。同時保健型銀杏葉飲料添加劑應用以及銀杏茶開發利用前景也十分誘人,這將成為銀杏葉利用的新的增長點。然而,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進入市場的銀杏藥物,幾乎全是單方制劑,銀杏的復方制劑研究與應用仍處于空白階段,所以,我國在銀杏葉深加工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利用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所以,隨著科技
不斷發展,新產品將不斷被開發出來,銀杏葉的綜合利用將是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百姓。邳州銀杏葉、銀杏酮多數內銷,少量出口。國內主要銷往貴州百靈、揚子江藥業、南通致晨藥業、浙江萬邦藥業、康恩貝、湖南衡薇藥業。從邳州實際情況看,銀杏葉生產效益十分驚人,1年生采葉圃畝產75kg,2年生采葉圃畝產量225kg,3年生畝產量400kg,4~8年生時,產量最大,達到峰值,在1500~2000kg左右。去年銀杏鮮葉價1.8元/500g,今年每500g是2.4元,這樣算來,高峰時銀杏葉畝產值可達6000—9000元,收益十分可觀。邳州市港上鎮港中村一村農民王某培育采葉圃60畝,銀杏高峰葉生產時,僅銀杏葉一項年收入可達40萬元。
2.3銀杏苗綠化城鄉首選
隨著我國城鄉建設步伐加快,銀杏作為重要的綠化和觀賞樹種,在綠化城鄉、美化園林、點綴風景、營造農田林網和盆景開發制作方面有其獨特優勢,因其樹冠高大挺拔、樹姿優美、葉形奇麗、葉色多變、病蟲少、壽命長而備受青睞。廣植銀杏,對改變自然景觀、改善生態環境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銀杏為邳州綠化美化作出了重大貢獻,28萬畝銀杏成片園,使邳州森林覆蓋率提升10個百分點,達到35.4%,居全省第四位,高于全省和全國13個百分點,優化美化了邳州人居環境。在邳州,銀杏苗木,尤其是實生大苗銷售供不應求,銀杏苗銷售不分季節,調進調出,非常走俏,而且價格不低。據調查,米徑15厘米苗木每株1000元左右,25—35cm苗木每株3萬~10萬元,米徑10cm的優質銀杏壯苗,每株價格約在260~480元。培育成這樣的苗木只需10年左右的時間,以每畝400株計,平均每畝年產值15600元。種植采葉苗效益更大,每畝播種100kg,當年出苗4萬株,采葉可得1000元,苗每株0.3~1元,按平均價計算賣苗可得25000元。目前,港上、鐵富等產區鎮種植銀杏
的農戶基本上家家銀杏苗木存量產值都在100萬~200萬元以上,大多農戶都翻建了樓房,購置了轎車。2008年以來,僅鐵富鎮湖灘村就購置了奧迪、大眾系列轎車200多輛。鐵富鎮于家村于某現有銀杏結果園10畝,栽植300棵嫁接銀杏樹,米徑20~30cm,價格6萬元;有20畝實生銀杏樹800棵,米徑18—30cm,價格約400萬元。鐵富鎮湖灘村胡某有70畝銀杏實生大樹,米徑在20—30cm,產值當在千萬元左右。更有牛人趙某,鐵富鎮宋莊村人,有45畝銀杏園,培育盆景、實生苗及嫁接苗,據他本人告訴我,上個月北京上市公司東方園林要整體買下該種植園,他要價1000萬元,對方稱回去研究后再回復。因此,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銀杏苗木作為優良的綠化樹種將更加走俏,更加受到綠化市場的歡迎。
2.4銀杏木材質優良
銀杏用材林的栽培向來被人們忽視。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尚無銀杏木材生產基地。銀杏材源少,材質優良,市場價格十分昂貴。過去由于栽種銀杏以產白果為目的,每年銀杏果消耗大量養分,影響銀杏材積增長,且缺乏科學的集約管理,因而多將銀杏視為一個生長極其緩慢的樹種。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表明,只要選用優良品種和適地適樹栽培,且栽培措施得當,銀杏,尤其是雄株的銀杏、實生的銀杏其生長速度大有潛力可挖,絕非是一個當代不能受益的用材樹種。在邳州市許多地方,7~8年生以上銀杏樹胸徑年平均生長量都超過lcm,有的甚至達到2 ~3cm,只要能夠采取良好的栽培措施,土壤質地適宜,一般10年生銀杏胸徑都能接近或達到15cm,生長速度不慢,10年生速生楊樹也不過20cm左右,但效益遠不如銀杏。目前,銀杏木材國外售價每立方米達3000美元,國內銷售價在萬元以上,且市場緊俏,無材可供。
同時,銀杏外種皮可開發生產生長激素、生物農藥、飼料及有機肥料等;銀杏花粉可用于生產高檔保健化妝品、保健品等??傊?,銀杏綜合開發利用后勁很足,潛力很大,渾身是寶,東方不亮西方亮。因此,銀杏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富民產業、綠色產業、不敗產業,發展銀杏生產前景十分廣闊。
3 保持銀杏產業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
高標準、高質量加快推進銀杏產業工程建設,今后的任務還很重,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措施,搞好落實。
3.1 強化產業規模集群建設
實現規模發展,連片開發,集約高效,輻射帶動戰略。在銀杏種植業上,以港上、鐵富、鄒莊、官湖、陳樓以及炮車、邳城、四戶等鎮為中心,并輻射到全市。凡是宜林地都要積極發展銀杏種植業,尤其是港上、鐵富、官湖、鄒莊等鎮要努力消滅插花田,突出發展銀杏規模連片園,農田林網綠化地、村莊四旁隙地、道路、城鎮綠化、單位庭院綠化等都要大力發展銀杏栽植,進一步加強銀杏資源培育,保持和促進銀杏資源的持續增長;在銀杏加工業上,以港上、鐵富、陳樓、運河四鎮為主體,繼續擴大銀杏茶、銀杏酮、銀杏膠囊、銀杏開心果、銀杏酒產品等加工業發展規模,并不斷開發銀杏新產品,提升質量。同時,認真搞
好銀杏果、干青葉、銀杏酮的出口創匯生產基地建設,形成產業種植加工集群,逐步建設成銀杏產品加工及出口生產示范區。
3.2強化產業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建設
搞好龍頭企業建設,拉動產業發展。邳州目前缺乏的是具有領軍式的銀杏加工企業,尤其是銀杏葉用制藥的發展基本為零。因此,要選擇1~2家規模企業重點培育,堅持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標準,生產高質量,科技含量高,產品開發多,并努力培育名優產品,積極開發銀杏酒、銀杏茶、銀杏果、銀杏沖劑、銀杏膠囊等新品種,加快推進龍頭企業的重點培育,對邳州銀杏產業尤其是帶動銀杏基地建設,提高銀杏加工產品附加值,拉長銀杏產業鏈,增加農民收入,提高銀杏種植業效益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千方百計積極引進銀杏國家一類新藥等銀杏終端產品項目,落戶邳州,拉動發展。
3.3強化產業科技創新體制建設
充分發揮高新科技支撐作用,堅持依靠科技進步,認真搞好銀杏栽培與管理,加快銀杏產業研發工作,不斷創新創優,實現銀杏產業在不同環節上的系列增值。提高銀杏雄株花粉質量,推進葉用、核用、觀賞用三類銀杏品種選育。提高銀杏產品加工工藝水平,提高加工產品的營養、風味和品質。要以南京林業大學、揚州大學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為科技支撐單位,聘請銀杏產業發展首席專家。同時,通過舉辦專家高層論壇、來邳講學、現場指導等形式,進一步探索銀杏栽培及產品開發的新技術、新思路,打造名優品牌,提高科技含量,增強產品競爭力,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3.4強化政府支持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大對銀杏多功能樹種的宣傳力度,增評銀杏樹為邳州市市樹,以進一步擴大銀杏樹的影響,牢固樹立銀杏產業的戰略地位。在銀杏產業化建設過程中,建議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加大對產業的扶持力度,成立組織機構,建立強有力的支持體系,保證產業的良好運轉,在土地、金融、項目、政策、服務、技術、人才等方面,要千方百計予以扶持和傾斜,在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及時啟動和加快產業各環節的發展,保持和促進銀杏產業可持續發展,實現銀杏產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