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的文化價值
銀杏在中華大地沃土上,千年不老,結果累累?;蛞倭⒀聭仪捅?,或守護古剎名寺,或樹畔屋前宅后,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正如古詩所云:“大樹龍盤會諸侯,煙云如蓋籠浮丘。形分瓣瓣蓮花座,質比層層螺鬢頭?!便y杏之神圣,在于其神圣不可侵犯,冰川把地球上生物一掃而光,而它卻能生存發展;強暴面前,永不低頭;斗爭面前,常勝將軍;生命之強,絕處逢生,決無盡頭。
在抗日烽火年代,
銀杏歷經地殼變動、火山爆發、氣候驟變、冰川侵襲,同代恐龍成化石,而它卻能絕處逢生,屹立在中華大地上數千年,書寫著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史。既寫過中華民族的血淚史,也寫過中華民族創業史、文明史、輝煌史,更寫以血肉筑成新的長城悍衛神圣國土完整的壯烈史,再譜“慶港澳回歸雪國恥,盼兩岸統一夢團圓”新篇章。銀杏本身就是一本“圣經”、“佛經”,銀杏就似嚴師,不進則成“化石”;教育人心向善;達到“忘我”境界;銀杏是本教科書,讓人們認識自然,理解自然;銀杏是“上帝”,把人類從現代生活的誤區中拯救出來,步人綠色世界,步人大自然,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和睦相處、協調發展:
銀杏種種美德就似一股股清泉,滲入荒漠,變為綠洲。
恐龍時代的銀杏(模擬圖)
中國傳統家庭的凝聚力之強是世界獨有,尊老愛幼,世代同堂,銀杏卻能“五代同堂”,超過了人類的“四代同堂”。令人驚奇者為此銀杏大樹并非立于平川沃土,而是根人萬丈深淵、懸崖峭壁上了。在此巔峰之上競能千年不衰,
“五代同堂”。如浙江西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內開山老殿下方海拔
銀杏扇形對稱的葉子,由于其葉子邊緣分裂為二而葉柄處又合并為一的奇特形狀,又被視作“調和的象征”,喻意“一和二”、“陰和陽”、“生和死”、“春和秋”等等萬事萬物對立統一的和諧特質。銀杏葉子也可以看作心形,所以又可以看成愛情的象征,寄予兩個相愛的人最后結合為一的祝福。德國的偉大詩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深深地被銀杏的特質所觸動,于1815年9 月15日憑詩寄意,寫下了題為“銀杏”的短詩。
我國歷史上著名文學家蘇東坡、歐陽修、梅堯臣等人均以銀杏為題材,或詠詩贊樹,或記錄銀杏引種栽植,或描繪銀杏的內在精神和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