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的花
銀杏的雄花或雌花均著生于短枝枝頂,且均自葉腋間伸出。這與毛狀葉屬(Tricho pitys)胚珠的著生位置基本相似。但也有人認為銀杏的花并不著生于短枝枝頂的葉腋(何風仁 1989)。
銀杏的雄花呈葇荑花序狀,但實際上僅為一花而非花序?;o花萼也無花瓣,只有多數雄蕊,每雄花蕊具一短柄,上載一對長形小花粉囊(偶見3-4花粉囊者),每花粉囊含有1.5-1.9萬個花粉粒。雄花綠色與葉色一致,加之樹體高大不易觀察。故在中國的一些古文獻中有“二更開,旋落,人不得見”的誤解。銀杏花粉的發育,就目前所知,最初僅為一圓形細胞,細胞中含有稠密的原生質和單核,并被以薄的內壁和較厚的外壁,經過三次分裂產生精于器細胞和粉管細胞,然后花粉自花粉囊中散出。銀杏花粉囊和花粉中,據分析主要含有亮氨酸、羧脯氨酸、胱氨酸和組氨酸等多種游離氨基酸,但花粉囊中游離氮基酸的種類較多,含量也較高,而花粉中相對較少較低(朱家駿1982)。另據分析,銀杏雄花中尚含有棉子糖的成分(《中藥大辭典》 1977)
銀杏的雌花,具一長柄,上載一對胚珠(偶見達14 -15個)。胚珠具有較厚的珠被,珠心則具一顯著的喙,喙中央的組織提前消失而成穴狀。當珠孔中滲出水珠時,表明此時可以開始授粉。這種水珠群眾稱為“授粉滴”或“性水”。
銀杏的花期,由于緯度、海拔、每年氣溫的變化等等因素的影響,并不十分固定。根據各地銀杏物候期的統計資料,最早的始花期為3月30日,最晚的始花期為4月25日。前后相差可達25天。但一般在4月上旬至4月中旬的這段時間之內。按農歷節氣約在“清明”至“谷雨”節期間,人工授粉采集花穗時應隨時注意這一期間的雄花發育狀況。一般說來, 在同一地點,雄花的花期略早于雌花2-3天。從始花至末花大體持續10天左右,銀杏花粉的壽命,在普通條件下約為兩周。但有人試驗在5℃下用氯化鈣保存,生命力可延至2年(張益清 1986)。
根據楊傳友1990-1991年的觀察,山東蔡安的銀杏雄花始花期,在海拔200m處的王母池為15/4,海拔450m處的斗母宮為22/4,相差約一周左右。據馬建華等( 1984)在郯城的調查了解,實生銀杏雌株的芽開放時間較嫁接銀杏約晚4一5天。
觀察證明,銀杏的胚珠在授粉之后并不立即受精。從授粉到受精相距約4-5個月,即4月份授粉,8月份或8月份之后才開始受精。由于受精時間過短,因此當銀杏球果表現形態成熟之后,此時尚難以看到胚芽。有人根據這一現象認為銀杏近似于孢子植物的繁殖性狀,把銀杏形容為卵生植物,但是這一現象并非全部銀杏所具有,有許多品種(如龍眼)在形態成熟之時胚芽已長達4-5mm(郭善基 1990)。
銀杏胚珠中的原葉體部分,受精與不受精均發育為胚乳,胚乳為老一代的配子體,這與被子植物的胚乳發育有根本的不同(被子植物的婭乳是受精作用后的三倍體或多倍體)。因此,在銀杏種子中即使授粉或受精不良也能形成種子,但是這類種子只有豐滿的胚乳而無胚芽。此類種子群眾稱作“浮果”、“空頭果”或“觀音果”。根據一些試驗,銀杏種子中的“浮果”約占10%。
在銀杏胚胎發育方面,中外學者有較多的研究,中國的王伏雄( 1963-1983)、李正理( 1959)等均曾育專題試驗和綜合論述,為我國銀杏胚眙發育研究的不斷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銀杏有無雌雄同株?有無雌株突然出現雄花或雄株突然結出種子的現象?盡管各地時有傳聞,但均缺乏有力的證據。如北京妙峰山麓的銀杏,傳系雌雄同株,李正理( 1957)曾為此專門進行了調查,但最后仍然難于定論。此外,陳桃源( 1987)報道江蘇無錫惠錫公園中的600年生銀杏雄株曾于1982年8月l4日結出了種子。董春耀( 1985)報道山東沂源縣燕崖鄉的一銀杏雌株(樹齡28年)在1983和1984曾兩年連續開出雄花。但是這些情況,既無系統觀察又無詳細數據。另外還有些銀杏,貌似雌雄同株,實為雌雄合體。如陜西省鎮安縣廟溝鄉龍鳳村的銀杏,系嫁接形成的雌雄合體。山東省棗莊市青檀寺的銀杏系雌雄兩株小樹同栽一穴其后樹干愈合形成的雌雄合體。真正的雌雄同株應是樹冠的任何一個部位均有雄花或雌花。這是雌雄同株與雌雄合體最主要的區別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