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的枝和葉
銀杏的枝條有長枝和短枝兩種類型。銀杏幼樹在10年生之前基本全是長枝,沒有短枝。隨著年齡的增加,短枝開始出現并不斷增多。根據觀察45年生的銀杏(雌),長枝的發枝數量已經很少,僅占總發枝量的10%(門秀元 1983)。但是有些銀杏品種,其發育良好的大樹,長枝的年增長量仍可達50cm以上,如廣西靈川的垂枝銀杏,長枝年度生長可達2m以上(龐森1985)。
銀杏的短枝系由長枝中下部的腋芽所形成,短枝發育為花枝或果枝。如肥水充足,長枝粗壯,三年生的短枝即可見花見果。短枝的長度年生屋很小。 15年生的短枝長僅約3cm左右,28年生的短枝長僅約10cm。短枝的最大年齡為33-34年(郭善基1989)。不少人對銀杏的長枝和短枝進行研究的結果證明,短枝處于休眠狀態時,不含生長激素,但芽苞開始膨大時含量卻顯著增加,后來又隨著芽的開放而漸次減少。長枝相反,休眠時含有較高的生長刺激素,待芽開放時則顯著減少,一旦開始伸長,含量又很快上升(李正理 1959)。銀杏的長枝和短枝具有互換性能。短枝的頂芽可以伸長抽生長枝,而長枝的頂芽也可減緩生長速度形成一個側枝狀的短枝。目前對于這種長短枝轉換的機制和原因雖不十分清楚,但試驗證明在銀杏的幼樹上如采用打頂的辦法,可使產生短枝的側芽轉而發育成為長枝。如在去頂的地方涂以生長刺激素,則短枝依然保持短枝的狀態(李正理 1959)。短枝不僅在長枝上可以形成,而且也可以直接在粗大的主枝上形成。如山東莒縣浮來山的銀杏大樹,就可見到在15cm粗的大側枝上直接發出短枝并出現雌花的現象(郭善基 1989)。
植物解剖學的研究證明,銀杏的長枝與短枝不同。長枝髓小,皮薄,木質部又厚又硬, 短枝髓大,木質部又薄又軟。
銀杏的葉片一般呈二裂狀態,銀杏拉丁植物學名的“種加詞”就是根據這一特征而命名的。但是葉片的裂口深度并不完全相同,一般來講,播種苗、萌蘗苗、長枝上的葉片,特別是長枝梢部的葉片,一般裂口較深,萌蘗苗的葉片中裂更深,可裂至葉片基部,以致近似兩片小葉。短枝上的葉片一般裂口較淺或裂口不顯。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根據植物學家的解釋,也是一種返祖現象,不同發育階段年齡的葉片變化與銀杏類植物葉片的演化順序基本相符,反映了現代銀杏的葉片系由多裂的葉片逐步發展而來。也有人通過試驗,證明當長枝中的生長刺激素控制了長枝的延伸時,相關地能形成多裂的葉片。有人觀察,銀杏長枝上的葉片,自下而上各不相同,漸次為如意形,截形、扇形和三角形,葉基夾角自180°依次遞減為小于90°(何鳳仁 1989)。關于“異形葉性'的研究,目前尚無系統和比較完整的論述。
銀杏葉片極少發生病蟲災害,特別在中國的北方地區更加少見。在南方地區雖有少量蟲害但也無病害發生。有人曾試用多種病原菌的芽孢涂于銀杏葉片上,經觀察,在涂抹的部位,細胞壁明顯增厚,阻止了茵絲體釁入細胞內部。對銀杏葉片施加機械壓力,葉片的細胞壁同樣也產生增厚現象(何和明 1982)
由于銀杏葉片中含有a~乙烯醛和多種有機酸,具有抑菌殺蟲的作用,中國民間常用銀杏葉片作為書簽放入書中,以防蟲蛀,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