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銀杏大樹移栽的“天時”與“地利”
銀杏是珍貴的孑遺樹種之一,其葉翩如飛蝶,其樹姿挺拔優美,病蟲害少,適應性廣泛,是優良的觀賞綠化樹種。近年來,隨著小城鎮建設的發展,銀杏大樹被廣泛運用到街道綠化中。筆者根據多年的摸索,在銀杏大樹綠化工程中,緊緊抓住銀杏大樹移栽的“天時”與“地利”,其成活率能夠達到95%以上。
1 銀杏大樹移栽的“天時”是保證成活的根本
1.1移栽時機最關鍵
多年實踐表明,秋冬季最適合于栽植銀杏大樹。銀杏樹,因其生理特性的原因緩苗期長,素有公孫樹“之稱”。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根部所受損傷較難愈合,而秋冬季節隨著氣溫下降,樹葉已落,樹液回流,樹體停止生長,不再大量消耗養分,樹根的工作量因而大大減輕。起苗時受傷的樹根,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傷口便會很快愈合,恢復運輸、吸收、積累營養,進入一年中的第二個發育高峰期,為次年開春后樹體的發芽生長做好充分準備。所以說,秋冬季移栽銀杏大樹最易成活。另外,依據移栽時的天氣選擇最佳時間,移栽的時間最好能選擇在陰天進行,如必須在晴天移栽,則以下午日落前后移栽為最好,清晨次之,切忌在中午移栽。移栽前須對銀杏樹冠進行噴水處理,這樣能減少樹體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樹體移栽成活。
1.2“因時利導”加強管護促成活
一是移栽后使用三角支撐架,固定樹體。銀杏大樹樹冠往往比較大,易受風的影響發生傾斜,使土球與栽植的土壤分離,影響根系對水分的吸收,導致死亡。所以樹體移栽以后要及早用木棍等對樹體進行支撐,固定樹體。二是做到隨起隨栽。生長季節的銀杏樹,水分的蒸發往往比較快,因此挖好的銀杏樹不宜較長時間放置,一旦挖起,就要抓緊時間對銀杏樹冠進行噴水保濕、疏葉,促生根等處理工作,及時進行栽植,盡可能減少起苗與栽植的時間間隔。三是銀杏樹栽植后3—5周內,除陰雨天外,每天須用噴霧器對銀杏樹冠進行噴清水或噴012%-015%的尿素水溶液或012%-015%磷酸二氫鉀水溶液,以補充葉片水分,增加空氣濕度,早晚各1次,有利于減少樹體水分的散失。必要時可用遮陽網對銀杏樹冠進行遮陽處理。四是刻芽促萌。移栽后次年春3月上旬,在銀杏樹芽的上方0.2—0.3cm處用刀刻一月牙形切口,深達木質部,迫其積累營養促進發芽。五是在5月份給移栽后的銀杏樹打點滴,注射樹體營養液。在樹的根頸部位,刮掉樹干周圍的老皮,以稍露出新皮為宜。然后在干周每隔1200找出三個方位點(要求千周光滑無傷損部位),將安裝好的針頭插入髓心層或形成層,再用膠布貼嚴插孔,把藥瓶吊在高處輸液。
2銀杏大樹移栽的“地利”為樹體成活提供物質保證
2.1銀杏樹移栽后成活與否和土壤立地條件息息相關
銀杏的根系屬肉質根,好氣性強,對氧氣的要求非常高,喜疏松透氣忌陰暗易澇的土壤條件。銀杏是喜光性樹種,對光照要求比較高,光照不足,往往樹體生長不良,且易滋生病蟲害,影響樹勢。因此,移栽的地點一般應選擇在光線充足、地勢平坦,pH值在7-7.15之間,地下水位在115 cm以下,排灌方便,無積水的地方。土壤質地為沙壤土的地方栽植最好。
2.2做好移前栽后各項工作
一是提前做好移栽及栽植的各項準備工作。在選好的定植地點按照移栽樹土球的大小提前開挖好栽植穴,并做好吊運、灌水等各項準備工作,確保銀杏樹能隨到隨栽,栽植是盡可能按照原先的姿勢。二是先用較粗的稻草繩對銀杏整個樹干進行纏扎,然后用水噴濕,再用塑料薄膜進行包裹,包裹時塑料薄膜的下部要連接到地面,下面用土覆蓋,這樣才能保持草繩的濕潤狀態,起到樹干的保濕效果。三是培土覆膜。對離樹干Im范圍內的地面進行培土覆膜處理,培土的厚度約高出地面20cm左右,培土后用塑料薄膜進行地面覆蓋。四是帶土移栽。為避免根系受傷嚴重,枝葉萎蔫,影響移栽成活率,故移栽銀杏樹時一定要帶土球移栽。挖好的土球要用稻草繩進行捆扎保護,以防破碎。五是促根處理。為提高銀杏樹的移栽成活率,促使根系傷口早日愈合,早生新根,移栽前要對銀杏樹體進行促生根處理。方法是用25—50mg/kg的ABT6號生根粉或ABT10號生根粉對挖掘好的銀杏樹土球進行灌根處理,使土球充分濕潤。為保證藥效,灌根后應保持2h左右再行栽植。